成绩下降,心理郁闷导致自杀;同学产生矛盾无法解决就要割腕;和父母拌嘴不开心又闷声不响地离家出走,甚至从高楼上一跃而下……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案例】
丹丹念小学时成绩特别好,但深入预初后,因为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丹丹的学习成绩直线下落。对她抱有极高期望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不知道女儿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也不想知道,她只要丹丹把成绩补上去。
指责、加压、激将……各种“折磨人”的方法丹丹都尝遍了,可就是不见起色。自尊心很强的丹丹又羞又恨,感到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更无法面对母亲,渐渐出现了上学恐惧症:一看到校门就双腿发软、恶心头晕,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感。“我知道自己不对,但我真的无法克服这种恐惧!太痛苦了!”丹丹在日记里这样写。终于有一天,丹丹吞下了50多粒安眠药,被送往医院急救。发生了这件事后,丹丹的母亲没有和女儿沟通,只是把家中的安眠药藏了起来,但她没想到,被抢救过来的丹丹又将刀片伸向自己的手腕……
丹丹这样的案例非常典型,遇到学习压力时,得不到帮助,只有母亲功利的逼迫,孤独无助的丹丹才选择了绝路。
【问题】
目前,家长和社会已经意识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处理仍然缺乏必要的知识,缺乏良好的亲子沟通。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时,也常常对前往医院作心理咨询有所顾虑,或者不知该去何处就医。
本次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但中小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因此,小学生的自杀问题状况也不容乐观。
在自杀意念的性别差异上,自杀意念的发生均为女生高于男生。但女生常常可能因为胆怯而不一定将想法付诸行动,而男生则更易于实施自杀行为。因此,在自杀的预防干预上,应针对男女生不同的特点进行。
父母对孩子自杀行为的影响重大。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相当大的影响,父母之间的关系、遇到问题是用商量、埋怨还是逃避的方式解决……这些做法都会影响孩子将来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严重的就会导致孩子因绝望引起自杀。
亲子关系是影响孩子自杀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父母不能因为工作忙碌就以金钱代替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否则孩子只会认为你不够爱他(她)。
【专家支招】
如何预防孩子产生可怕的自杀念头?如何在孩子有自杀倾向时及时制止?
首先要理解孩子。比如早恋,青春期谁没有情动的时候,家长发现后不宜严厉制止,而应该以商量的态度和孩子沟通如何正确看待青春期交友的问题。如果一上来就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孩子马上就会产生抗拒心理,决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了。
其次,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指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也包括求助的能力,因为很多自杀的孩子是因为无助又不知道找谁求助,最后在绝望中离开人世的。
最后,家长要重视并学会识别孩子情绪的波动和情绪障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躯体毛病非常重视,宁愿请假也要陪孩子去看发烧,但对于情绪上的问题却一拖再拖。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