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一年级女生,因不想继续上大学,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心理门诊请求指导帮助.
该同学来自某大城市一个富裕家庭,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入学近一年,感到了大学生活的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难以和同学,尤其是同寝同学和睦相处.目前,同寝的其他7位同学均已和她发生矛盾,她感到孤独,寂寞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她也试图改变这种现状,但均已失败告终,于是向父母提出了终止学业的请求.当医生向她问及和同学发生矛盾的原因时,她便滔滔不绝的如此道来:王**住在我的上铺,晚上睡觉总是打呼噜,我实在忍受不了,向她提出了意见,她就和我发生口角.李**有一个坏习惯,总是喜欢坐在我的床上和别人讲话,我平时最讨厌别人坐我的床,在家里连我爸妈都不可以坐我的床,于是我就和她发生了争吵.一次孙**在寝室里用我的水杯招待其他同学被我发现,我和她发生了争吵,因为我平时最讨厌别人用我的水杯.
她还讲了与其他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但总体看来,都是些非原则性小事.
第一次辅导:
医生问她是否还想继续求学,回答是肯定的,这是医生决定尽力帮助她的前提.
首先,医生让该同学尽情的倾诉,医生对她目前的处境表示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并保证尽一切努力帮助她恢复上大学的信心;然后和该同学一起讨论了适应环境和个人发展的关系问题,反复强调环境适应是个人发展的前提,很好的适应环境是个人社会智慧的重要表征.并指出,她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不能适应自己周边的人际环境;最后和该同学一起讨论了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条件,令其回去后用这些条件认真自我对照,寻找自己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原因.
第二次辅导(3天后)
该同学回去后根据医生的要求,对自己一年来与同学相处的全部过程进行了认真反思,结果认为与同学相处不好主要的责任还在自己,在于自己不良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在于自己不能宽容别人的态度.医生对该同学能够如此深刻的认识自己表示赞赏,并指出:一个人如果不能与同寝的一个同学很好相处,责任可能在对方也可能在自己;如果和同寝半数的同学不能很好相处,至少自己要负一半的责任;但是如果和同寝所有的同学都不能很好相处,那么责任完全在于自己,在于自己内在的某些致命的弱点.接下来要求该同学做一个人格测验,以便了解其人格特征.测验结果显示,该同学的人格的确存在着许多有待于完善的地方,正是这些人格弱点的存在,才使得她的人际关系如此紧张.沟通到这里,该同学恍然大悟.这时医生向她指出,人格弱点的改进和克服需要漫长的过程,但只要从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做起,不断的塑造自己,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克服这些弱点,赢得别人的喜欢.要求该同学回去后先从和同寝同学打招呼开始做起,无论怎样的难为情,都要鼓起勇气去做,然后从小事做起主动的关心她们,帮助她们,用小小的实际行动表示自己想从归于好的愿望。该同学回去后,医生马上和辅导员取得了联系,请求辅导员能马上做好其他同寝学生的思想工作,以便她们能给以配合。
第三次辅导(2周后)
该同学来到心理门诊谈起了自己2周来的感受,认为多数同学已经理解了她,自己在经历了孤独和寂寞之后,第一次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温暖。这时医生及时指出:“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这样,只要有所付出,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人际交往的过程也是如此,你现在获得小小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其实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坏人少。”鼓励该同学回去后继续主动的关心帮助他人,持之以恒。
后来该同学与同寝学生相处很好,并顺利的完成了学业。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