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巧学"心理医生":"到位"不"出

浏览 6

“让孩子们在表扬声中成长”,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这一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于是,教育过程中老师常会采取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成绩,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有更大的进步。然而,成长中的儿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家庭教育、社会的影响、经验的缺乏、性格的不同、身心发育未成熟、好奇心驱使等等,难免会表现出缺点、会犯错误,因此,批评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应用于实践,与表扬教育一样是鞭策孩子不断成长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用批评的方法常常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致使部分家长和老师对于“批评”心有余悸。其实,负面效应并不是批评的必然结果,只有了解被批评者的心理,掌握一些批评教育中的技术技巧,或许可达到忠言顺耳利于行的终结目标。【案例一】男孩5岁幼大班症状:说谎、破坏性行为1年主诉:1年前,A儿童正值幼儿园中班,有一次班内老师组织促进小伙伴之间友情的活动――每周有一天小朋友可以拿出自己的玩具与其他小朋友相互交换,A儿童看到B儿童带来一架银色的飞机模型,特别喜欢,便想与他交换玩具:“我也有一架飞机,比你的大、比你的漂亮,下一次我带来与你换。”好不容易等到了下一次的活动时间,B儿童迫不及待地想与A儿童交换飞机模型,哪知A儿童没有带来飞机模型,B儿童于是便向老师告状。当老师从A儿童父母处证实家中根本没有飞机模型时,便以“说谎”的行为作为反面教材在班里批评了A儿童。同样,A儿童在家里也遭到父母的训斥。从此小朋友把A儿童作为坏孩子对待,没有人愿意理睬他。久而久之,A儿童感到特别孤单,常常会出现故意将小朋友的物品弄坏、将集体的财物丢掉等等破坏性行为。无奈之下,在老师的建议下,家长只得求助于心理医生。点评:A儿童“说谎”不是故意的,而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即事实与想象分不清。A儿童在此之后出现的破坏性行为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批评方法存在问题:忽视对儿童人格的尊重,批评后没有得到安抚。

[1]

(责任编辑:zxwq)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