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持:孙嘉仪知音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一部电视剧《蜗居》延伸出了无数的话题。虽然剧中并没有直指哪个城市,但是不少在大城市奋斗的“新都市人”,却感觉电视剧里的故事,很多就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从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这个群体内心挣扎的、无奈,而心理专家则以剧中人物为例,剖析了新都市人可能遇到的内心困扰,并给出了建议。
事件回放
《蜗居》在北京影视频道播出时创下北京地区平均8%的超高收视率,主人公郭海萍在剧中非常经典的一段话:“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二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手机电话费二百五,还有每期水电费二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开始,我每天至少进账四百,这就是我生活在这个大城市的成本。”这段形象的描述,引发了很多人共鸣。业内人士认为:“《蜗居》讲的是外乡人在大城市求生的故事,观众看到的不是海萍、海藻,而是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朋友被搬上了荧屏,所以《蜗居》才会在各大论坛引发大讨论。”
《蜗居》中的海萍算得上是“奋斗”派的代表人物。选择来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发展的年轻人,大多都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不过,要在新的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与位置,肯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体验更多的孤独与艰辛。在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获取自己想要的成功之前,他们中的不少人,需要先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自卑心理,是很多新都市人需要克服的障碍。孙嘉仪分析说,海萍那种不择手段的奋斗方式,极力要买房的心态,反映出了她内心极度的自卑感。在她看来,只有拥有了房子才算真正被这个城市接纳了。“而且她要买的房不是一般过得去的那种,还是万般挑剔的,看得出,她有极其强烈的攀比心理。”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