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别忽略志愿者的“心伤”

浏览 6

地震灾难又一次降临,目前全国各地对灾区的救援正在展开,参与救灾的部队军人、全国各地各路志愿者、医疗队相继进驻玉树县。心理专家提醒,正在参与救助的人也被创伤所伤。通过电视机镜头、报纸图片以及新闻不间断的报道,地震也变成了全国人民的心理灾难。

广州皓艺女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心理专家佟梅梅说,玉树县亲历地震的人属于心灵的一级创伤,参与救助的志愿者、医务人员、军人属于二级创伤。从电视上、报纸图片上看到这些伤害画面的全国观众的心理其实也受了三级创伤。被忽略灾难对所有人的影响,有些人甚至严重到需要寻求心理帮助。

对志愿者:别忽略志愿者的“心伤”

美国911事件后,美国政府立即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对亲历灾难的人做心理疏导,目的正是为降低各类人的心灵创伤。

佟梅梅说,地震是种灾难,是种创伤,志愿者抵达灾区后,接触的是破坏性画面,满目疮痍,伤者、死人,这类画面会勾起人潜意识里的创伤感、丧失感――成长过程中亲人过世,与亲人的分离,父母离异等等这类“丧失”的创伤。这种创伤多多少少就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新接触到的画面会激发这种潜意识。

正所谓“触动心弦”,内心产生触动多跟之前的经历有关。像听一首歌,看到某个电影镜头受感动到哭泣,正是处于同样的情结。内心被触动后,有的人自我调节功能强,有些人的情绪却犹如火山爆发,可能变得焦躁、不安、失眠,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佟梅梅举例说,有些人还表现为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渴望做点什么,必须做点什么。像汶川大地震后,很多人想方设法去灾区,去不了灾区就拼命捐钱,从心理层面分析,这实质就是一种心里的丧失感的表现。

一般而言,接触时间越长,每天接触这些画面,受创感越强。佟梅梅建议,志愿者去灾区不要超过1天该换班,免得时间越长,受创感越强,可能造成的心理问题越大。回到原地后,需要接受团队心理辅导,减轻这种心理创伤。

而对全国人民,心灵受伤害的媒介是电视机,但一般自我有种保护意识,自我调节功能,看到触目惊心的画面会回避。但有些人的心结被突然激发开,如果持续一个月还有失眠、焦虑、不想活动等异常,不要忽视,别全归结于忙、累,必要的时候需寻求心理帮助。

对灾区人民:多陪伴和帮助优于交谈

目前,不少志愿者拥向灾区,佟梅梅建议,想到灾区去的志愿者别盲目,去之前要充分了解灾区人民的状况,懂得救助知识。最重要的是,志愿者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去了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面对灾区人民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佟梅梅说,志愿者到达现场之后,最重要是给予灾区人民最实际的物质帮助,以及陪伴,灾区人民需要的正是这些。刚从大灾难里走出来,灾区人民充满惊恐、担心,在受灾后的前半年需要的仅仅是陪伴、团队的帮助和实际支持。

志愿者不应该问幸存者具体情况,如“怎么活下来的”,“还有什么人”等等,问这些问题只不过是自己的需要,媒体的需要,而非灾区人民当前的需要。此外,像“了不起,你活下来”这种说法也不适合说。佟梅梅说,这种话语有指责意味,对生者的暗示是“你应该承担更多”,因而也是不适合问的。

所以,如果生还者不愿讲,志愿者就不宜问。如果他愿意主动讲,你就主动听着。对旁人对从灾区回来的志愿者同样如此,一回来就被问东问西并不合适。

心理建议

●给志愿者的建议

去灾区前充分了解灾区状况,明确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知道自己能说什么。

在灾区时间别超过1天。

从灾区回来接受心理团队辅导,免得心理创伤无法疏导,引发自身的心理问题。

回来后,如果持续2~3个月失眠,月经不调,情绪焦虑,需要接受个人心理辅导。

●给全国人民的建议

看灾难画面情绪难以自控就回避看。

持续一个月失眠,焦虑,抑郁,不想活动,寻求帮助。

(责任编辑:zxwq)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