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母女为何不说话

浏览 5

每天3个多小时的上下班路途,使我比常人多了一群朋友──车友。她,就是其中的一位。认识她时,她就已届中年,每次都是那么匆匆忙忙地跑到车站,我们戏称其为"卡点冠军"。从外表看,她衣饰不整,面容憔悴,但却极健谈。据熟悉她的人说,她刚刚评了副教授,丈夫是个博士,在某科研机构工作。两口子总是同进同出,显得十分恩爱。他们还有一个在重点中学上学的女儿。按说,有这么一个家肯定很幸福了,但近来她却常常双眉紧蹙,面色也愈发难看了。聊起天来,也变得絮絮叨叨的。前几天,我应邀去她家做客时方知,她已与女儿整整4天不说一句话了。借介绍我的机会,她敲开了女儿的房门,当漂亮的女孩礼貌地向我问好时,她脱口一句:"把她养这么大可不容易。"女孩笑笑,但笑中夹杂有尴尬神色。也许是女儿对母亲仍存芥蒂?

她热情地递上一些书报,其中不少她丈夫的文章,她特意挑出其中一篇,我一看,是赞美新婚之际的她的。说实施,我很难将文章中"温柔可人,美丽聪慧"等措辞和现实中的她联系起来。

送我出门,月光溶溶,她执意要陪我多走一段,自然而然我们又聊到孩子。她反复强调:"你可不知道我那时有多累;你可不知道我受了多大的罪;你可不知道我为孩子付出多大代价……"原来,当年他们夫妇同时考上外地某校的研究生,偏偏此时她怀孕了。如果都上,孩子怎么办,他们都不小了,更何况研究生的那点钱养孩子肯定紧巴。于是,她做出"牺牲",让丈夫只身前往。这一去,分居多年,丈夫读完硕士读博士,孩子生下后,她身边连个帮手也没有,如今一回想夜半抱着孩子心急火燎地奔医院,她就充满了委屈和怨气。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她特别在意丈夫和孩子对她的"态度"。丈夫还好,总能任她使使性子,而女儿却"变得越来越不听话",母女间常常会为一点小事就闹得不愉快。

听了她的"诉苦",我忽然明白了她们母女间矛盾的根源。便放弃了马上回家的打算,开始劝解她。她承认,她一看到有的同学有所成就,就会内心不平衡,她认为"出众"的自己之所以像今天这样"平庸",是因为做了"牺牲",所以好发脾气。她也承认,自己近来"可能是到了更年期,变得怪了"。并答应我要试着重新调整她与女儿的关系,从孩子特殊的心理阶段考虑来理解孩子,融洽与孩子的感情。

要说这样的事例在我周围并不鲜见,母亲与孩子所处的特殊年龄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晚育,不少母亲在孩子中学期间就开始步入人体代谢及内分泌机能衰退的更年期。此时,神经内分泌系统机能处于不稳定阶段,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下降,不少人会出现情绪不稳、个性改变──坚强的人可能变得脆弱起来,温和的人可能变得焦躁了。他们往往还伴有多汗、心悸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希望人们同情,又常不易与人沟通。

再看孩子,此时正值青少年,而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有的专家称此为过渡期。这时的孩子,情感丰富,表现强烈。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对父母依赖和崇拜,他们的独立意识日趋强烈,有时甚至显得偏激。他们在观念上也容易同父母存在分歧。为了显示"长大成人",有时故意违背父母指令而固执已见。他们对家长还像对小孩那样管束自己感到不满,特别注重与同龄人之间的友谊而减少了与父母间的交流。使得不少家长惊呼:"孩子变了,家中出现代沟了!"

试想,在常感郁闷的母亲和试图"反抗"的子女间又怎么不发生冲突呢?在更年期,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表现出情绪不稳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可以靠自我调适纠正的。所以,做母亲的,要学些心理学知识,多与孩子平等交流,不要再用教育儿童的方式来教育"长大的"孩子,如此,和孩子交朋友,营造和睦的家庭是完全可能的。当然,我的那位车友,她与其女儿的矛盾很大程度上还缘于她对生活的怨悔态度。主要表现是,她过分地强调了她的付出,将付出当成向丈夫和女儿索取感情的"情债"。这无疑大大地伤害了女儿的感情,破坏了亲情间特有的融融气氛,这恐怕也是她始料不及的。须知,感情是只能培植而不可索要的,否则就只有喟叹:"原来女儿还知道搂住我说’妈妈,我一定报答您’。现在却常不屑地说’又来了,又来了!’"

那天,我和车友谈了许久,也知道她将努力改变自己,我希望她能付诸实施,重获一个和睦的充满温馨的家。但究竟她与女儿能否消除芥蒂,就看她怎么做了。

(责任编辑:zxwq)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