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40%的穗港青少年每天与家长的沟通时间不足15分钟,有些孩子甚至因找不到话题而不愿和父母同桌吃饭
■新快报记者谢少媛实习生彭文莹
孩子功课繁重,父母工作繁忙,匆忙的生活节奏使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时间和心情越来越少,“代沟”逐渐成为两代人沟通上的口头禅。“沟通”真的那么难吗?
孩子和父母无话可说?
大二的小文对记者说,在学校宿舍里,几乎从接电话的第二秒开始,他的室友就能猜出电话那头是谁:说得眉飞色舞、上天入地无所不谈的,是朋友;看着来电显示已准备好甜蜜笑容的,是男女朋友;眼睛从头到尾没有离开过电脑,嘴里老半天才发出几个单音的,十有八九是家里打来的。
或许这时做父母的会自我安慰一下:可能是孩子学校里功课紧或者恰好有事在忙吧。然而现在放假了,回到家里的孩子却依然保持沉默。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在家里就是不爱说话,有段时间我妈妈甚至还担心我是不是得了自闭症,但其实我是同学眼中的开心果!”一位大二学生说。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40%的穗港青少年每天与家长的沟通时间不足15分钟,有些孩子甚至因为找不到话题而不愿和父母同桌吃饭。可见,孩子和父母正面临着无话可说的尴尬。
亲子问题几乎都是沟通问题
有人这样总结过孩子与家长不同阶段的关系:孩子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轻蔑期;30岁之前进入理解期;40岁之前是深爱期;50岁才能真正理解父母。不管这是不是真理,事情的的确确存在着———孩子嫌父母唠唠叨叨,还沿用旧式的教育方式;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自作主张,先斩后奏甚至不奏,“完全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或者是工作的压力,频繁的应酬,家长们普遍少了点心平气和,即使意识到沟通的重要,但也有心无力;而与同学、朋友形影不离的孩子,似乎早已忽略了身边还有一直默默关注自己的父母。沟通的障碍于是变得理所当然。
缺乏沟通意味着不了解,随之而来的是矛盾和误解。现在的孩子似乎都长得太快了,当你刚刚才听到孩子成长的脚步声,一抬头却只看到孩子的背影。到底孩子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家长还来不及思考,就一味做些自以为对孩子好的事情,其实孩子可能只需要你坐下来听听他的心里话,让他倾诉一下成长的困惑,知道他的所思所想。
有研究发现,在亲子沟通中,得到父母支持的青少年能够更好地探索自我同一性,而与父母沟通不良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曾锦华所长表示,几乎所有的亲子问题背后隐藏的都是家长与子女间存在的沟通问题。这也是近几年来,亲子沟通成为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新焦点的原因。
还在抱怨孩子老缠着自己说些“小事”的父母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先放下手中的“大事”?因为可能等到你们想听的时候,孩子早已没有想说的话了……
采访对象(一)
谭妈妈(女儿目前就读高三)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们最近的一次交谈是什么时候?
谭妈妈(以下简称谭):大概10天前吧。
记:谈些什么?
谭:因为女儿刚开学,我们谈了些学校高三分班的情况。
记:时间多长?
谭:只是在吃饭的时候聊了七八分钟。
记:你认为这样的时间够吗?
谭;其实我觉得不够。
记:你觉得你们家缺乏沟通吗?
谭:比较缺。
记:印象中有没有哪次交谈是比较充分的?
谭:她上了高中这两三年基本没有。
记:家里的交谈一般是谁主动的?
谭:一般都是我主动的多。
记: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主动跟你们交谈?
谭:有时候孩子放学回来心情好,偶然也会说说学校发生的事情,但每次当我们想就其中一些问题细问时,孩子就会表现得很不耐烦,很不高兴。说我怎么这么露水啰嗦,交谈也就结束了。
记:那你有尝试其他沟通的方法吗?例如写信?
谭:没有。因为觉得这样的方式有点奇怪。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