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好动,不仅是儿童的天性,而且是健康儿童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儿童“多动症”又是怎么回事呢?这种病会对学习造成怎样的阻碍呢?怎么治疗呢?儿童患上这种病,我们该怎么帮助呢?简析如下:
1、儿童多动症的定义
儿童多动症是“多动综合症”的简称,心理学上又称之为“注意力缺失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
2、发病与治疗时间
多动症的实际发病时间多半是在幼儿时期,有的甚至早在婴儿时期,但其求医就诊的年龄多数为6至12岁。此时孩子已经进入学校学习,课堂纪律要求严格,使其症状更为突出,从而引起父母的焦虑不安和学校老师的关注。
3、儿童多动症的异常表现
多动儿童尽管有一些过分的动作和过激言语,但是,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正常,和其他儿童并没有两样。只是由于缺乏自控,在一些场合和环境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动作、表现,甚至出现一些异常:比如人们经常谈到的多动儿童的运动失调、共济失调,具体表现在走路时不沿着直线前进而走s形;走路或奔跑时容易摔跤;上体育课时常有不正确的动作,但难以纠正;缺乏应有的节奏;跳绳、踢毽子动作不如其他儿童协调灵活;扣纽扣、系鞋带以及画画、动剪刀等动作缓慢、笨拙,还经常有口吃情况发生。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因年龄段不同而各异。有半数以上的患儿早在新生儿时期就会出现兴奋、多动和睡眠障碍;到幼儿时期往往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活跃,整天动个不停,但多半无目的性,而且情绪不稳定,常常带有冲性。
上小学后,大多数患儿的注意力分散,学习困难,成绩低劣。他们在课堂上常常坐不安宁,不能认真听讲,小动作不断,还常出怪声,与同学争吵,甚至发生斗殴,以致很少有知心朋友。
到中学阶段,其“多动”症状开始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此时仍然存在学习困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与同学相处状况欠佳,极少数孩子还可能出现违反社会秩序甚至是犯法行为。
4、淘气与多动症的区别
对于爱蹦爱跳爱跑,而且不爱顺从家长的孩子,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淘气”。由于淘气的孩子活泼、喜动,有些家长便怀疑孩子得了多动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淘气与医学上所说的儿童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正常儿童的顽皮现象,后者则属异常的行为障碍。
从医学角度看,儿童有以下几种生理特点:身体和心理发育都很迅速,但心理还不成熟,所以他们幼稚、天真活泼、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对外界的一切事物倍感新鲜,总想亲自摸一摸,动一动或是“实践”一番。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功能以皮质下中枢活动占优势,大脑的抑制能力不如成人。所以,小孩子表现活跃,却不稳定,易激惹,不听话,也不像成人那样坐得住,因此孩子贪玩、喜动、淘气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正常现象。如果比较小的孩子整天孤僻、少动,象个“小大人”,反而可能是不太正常的现象了。
所以,家长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动症与淘气的区别,这一点至关重要。
5、多动症患儿学习困难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很多,一般与儿童的智力及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好学,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各种因素有关。
对智力正常、教育方式恰当,伴多动、多语,而学习成绩不佳的儿童,应考虑有多动症的可能。患儿阅读、写字皆感困难,有的计数也不行。由于患儿多动,在课堂上根本不能安静坐下,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做小动作,打瞌睡或来回走动,加上情绪不稳,易受挫折,耐受力低,因此影响了学习。有些患儿还有知觉认识的障碍,显著的视运动缺陷,因此更直接地影响了学习。
6、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对于儿童多动症,中外医家都主张“心身并治”。所谓“心身并治”,就是采取意念治疗与药物、针灸、气功、导引、饮食等治疗相结合,达到扶正祛邪、心身并调而治愈疾病的目的。从临床资料可以看出,多动症所共同表现的均为五神失调,即神不宁、意不调、志不坚、思不专、虑不远、智不谧的神志病变,尤与心神、肝魂、肾志关系最为密切。
心身并治,即在治身的同时,注意心理方面的治疗。中医称之为“意疗”(意念治疗)。常用的意疗法有;以情胜情、移情易性、劝说开导、破疑解惑、暗示诱导、顺情从欲、习以平惊、澄心静志、以意导引等。利用精神因素对脏腑气机的影响调动机体正气与疾病作斗争,从而产生心身并治的双重效应。
7、家长和老师对“多动症”儿童的帮助
首先,家长和老师应多给患者热情的关心和帮助,千万不可采取压制或惩罚手段。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须加以个别辅导,对其学习及行为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应给予充分肯定,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提高其自觉性。
其次,对症状较严重的患儿,可适当选用药物进行治疗。因药物的副作用有碍身体发育,故须严格遵照医嘱使用。
另外,目前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对儿童多动症的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因此,家长不必为孩子患多动症而过于焦虑,主动向专家咨询并尽早进行矫治当为上策。
这里只是简单分析,各位若还有不明之处,欢迎电话或当面聊聊,我们一定尽力给予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