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由青少年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近年来,从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关青少年杀人和自杀等恶性案件的报道。人们在沉痛之余,不约而同地发出疑问: 我们的青少年怎么了?的确,这是个需要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当然,每个案件的情节是错综复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在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能离开大的社会背景条件。一是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人们在心理上经受着强烈的、持续性的冲击和震撼,青少年也不例外;二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目前独生子女这个群体占总人口的1/3左右。一般来说,独生子女的智力发育较好,但是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一方面是强烈的、持续性的冲击和震撼,另一方面是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两者的交叉效应,使青少年由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引发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甚至呈暴发态势的社会条件。这就决定了,我国已进入一个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二.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不容忽视,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近年来,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国家教育部连续发了两个文件,一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二是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若干意见》。对于同一个问题,连续发了两个文件,是不多见的。从有关的调查和我们身边的实际情况看,教育部的文件发的完全必要,非常及时。 19年3月,杭州市心理卫生工作办公室对杭州1115名在校中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占17.34%,其中,初中生为16.52%;高中生为18.16%。另外,最近的全国性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大约有20%的人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为4%。在我们身边看到的情况也是这样:在大中学生(小学生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中,有一种相当普遍的非正常攀比现象,同学之间,不是比学习,比健康,比人品;而是比谁有钱 ,比谁会玩,比谁能出风头,比谁穿的衣服贵,比谁的家庭背景好……透过这种攀比,让我们看到了青少年身上扭曲了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再比如,有的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不关心别人;自理能力差,不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散,缺少责任感;性情孤僻,任性,感情脆弱,等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构成了种种事端乃至恶性事件的内部心理条件。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青少年总是要接班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主要落在他们身上。这就是中央提出来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个重要客观依据。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应当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尽职尽责。
三.家长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家长和教师是现实社会中的一员,是吃五谷杂粮的,也有一个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常常从媒体上看到一些有问题行为的家长和老师,给学生心理发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这里我们所说的问题行为,是指家长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违教育要求和教育规律的那些不适当的、不良的行为。诸如,溺爱和放纵孩子,人格偏执,打骂孩子;对学生不断施压,把考分当成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有的家长和教师甚至做出不符合社会和道德规范的事情,对孩子或学生进行体罚和人格侮辱;甚至有极个别的家长和教师,由于自身的心理不健康,造成学生厌学,逃学,甚至出走、自杀。家长和教师的问题行为,给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对家长和教师产生抵触或厌倦情绪,导致彼此关系紧张,甚至恶化,大大削弱了教育和教学的效果。因此,家长和教师是否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不单单是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任务,也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家长和教师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心理健康的家长和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四.几点建议
1.提高对心理卫生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其实,有心理问题的人,不仅仅限于青少年。当前由于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制度结构的剧烈变动,由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来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个人群的心理压力随之加大,不少人由此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从而带来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各种矛盾,引发出许多社会和家庭问题。一些中年人在面对婚姻、工作、学习、家庭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压力时,无所适从,心身疾病增加;不少离退休老同志由于离开岗位的心理准备不足和缺乏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产生许多老年心理卫生问题;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大批人员下岗,一些下岗人员缺乏心理承受力而引发某些心理问题等等。由此可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加强心理卫生工作愈益显得重要而又迫切。
2.把心理卫生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之中,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加强和发展心理卫生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劳动者的素质除文化、科技、思想道德以外,健康素质,特别是心理健康素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心理卫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加强心理卫生工作,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对于保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生活正常秩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杭州市在这方面起步很早,18年市委就决定成立心理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对全市心理卫生工作的领导。并且形成了政府牵头、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网络体系,还专门建立了专家技术指导组,制定了心理卫生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心理卫生教育工作目标。
3.大力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参照普法工作的一些做法,大力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自身的科学,主要研究人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人格。这是任何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特别是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应当学习和掌握的知识。那样重视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实施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教育不仅要面向青少年,面向教师和全体家长,还要面向社会各个阶层。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