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需先过“心理关”

浏览 9

  求职之前,先过一道心理测试,听听专家的高见,减少选择失误,的确很有必要。比如,看似简单的求职信、简历,却大有“学问”。写得好的求职信、简历,是一块很重要的敲门砖,可以在你和用人单位未谋面时,给对方一个清晰的印象,让你事半功倍。职业指导专家会告诉你,除了简洁、明了、完整以外,求职信还得根据不同单位、不同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突出个人特长。例如,你要是应聘文员,你就要突出自己的写作能力强、细心、耐心等;如果你要应聘的是翻译,还要强调你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等。这样即使不能百发百中,也不至于满盘皆输。

  许多单位虽然对学历的要求比较严格,但是它们更重视毕业生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如果求职者理想主义色彩浓厚,一味强调自己的高学历,不切实际,不考虑自身的条件与社会环境,片面要求高待遇,一心向往大城市,除此之外,不屑一顾,这无形之中就构成了一个“怪圈”,毕业生找不到想找的岗位。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就是毕业生就业心态出了问题,对自己发展定位不准、方向不明。

  与此类似的心理误区还包括“学而优则仕”,削尖脑袋往政府机关钻,往往由于竞争激烈而败下阵来;缺乏独立意识,自己找工作不着急,总希望父母或亲戚帮忙解决;没有竞争意识,保守心理严重,不敢迎接挑战,或过分谦虚,不敢亮出自己的特长;羞怯心理严重,在求职现场丢下自荐书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低就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不敢自我“明码标价”,只求找个单位草草签约了事,给日后工作带来隐患。

  实际上,只要简单地与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交谈几句,做个测试,明白自身条件,求职就主动多了。职业指导专家蒋欣认为,求职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能力、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敬业与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都是企业所关心的。不同性质的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例如,“三资”企业偏重于强调团队精神、协调能力和诚信;民营企业重实干、敬业、忠诚、奉献。另外,企业对不同层次、不同职位员工的要求也有所侧重。比如,日本某公司招聘普通员工很重视工作能力,但对管理人员和高层人员还要求有工作经验、创造能力、忠诚与敬业等。

  不少主考官喜欢通过一些突发事件来考察应聘者的反应能力。例如,某单位招聘总经理助理,结果应聘者刚进去就碰上“停电”,这时应聘者该怎么办?心理咨询专家提醒。应聘者不要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要迅速弄清什么是问题的症结,把自己当作雇员,置身其中,积极处理突发事件,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旁观者。或许,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你今后的命运。

  当然,现实或许并不像讲起来那么简单。大学毕业生可能会抱怨,刚刚走出校门,哪里有什么工作经验呢?企业或许有自己的看法,现在人才市场供需反差很大,企业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当然就会提高对人才的要求,选择有经验的员工可以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求职时先来一番心理咨询更显得必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