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你需要了解的求助常识

浏览 7

目前大家对精神卫生服务的认识还存在一些混乱,这些常识也有一定的传播价值。希望能为抑郁症和躁郁症患者们提供一点实用的信息。

我想起做过的一场关于抑郁症的讲座,针对「普通人遇到这种问题,应该找谁求助」,介绍了一些更普适的经验。说常识也都是常识。不过,目前大家对精神卫生服务的认识还存在一些混乱,这些常识也有一定的传播价值。

希望能为抑郁症和躁郁症患者们提供一点实用的信息。

各位老师和同学,大家好:

难得有机会,用20分钟时间,跟大家交流一些抑郁症的话题。

武老师请我讲一下抑郁症怎么治,这个话题超出了我的专业范畴,我不是医生。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得了病,用不着知道具体怎么治,只要看医生,听医生的话就好。

但是抑郁症的情况有点特殊。因为有不同的「医生」,不同的「治疗」手段,网上还有不同的言论。到底该不该看医生,该看什么医生?自己调节是不是也可以?这方面一直存在比较多的误解。

所以,我想换一个简单点的题目:一个普通人,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他怎么去寻求专业的帮助?我介绍一点我知道的情况。

请注意我这个说法:不是「得了」抑郁症,而是「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个人要「确定」自己得的是抑郁症,就已经需要一种专业服务了,叫诊断。

理论上,一个人只知道自己不舒服,情绪不好,「感觉不对劲儿」,但他没法确定自己是不是得了病。有人上网看文章,做问卷,说自己得的是抑郁症。这个结论不一定可靠。可靠的结论,必须去医院精神科,请专业的医生下判断。所以怀疑自己得抑郁症的,先去看医生。这是第一步。

医生认为我是抑郁症,这叫诊断。拿到这个诊断有什么用?代表着医生认为,我的痛苦很大概率是有医学解释的,可以尝试医学手段的帮助。有人很害怕被诊断为抑郁症。要我说,应该反过来,诊断代表我是可以治疗的,这是好事。我因为痛苦去看医生,假如医生说,不是抑郁症,回去吧。我一样痛苦,而且这份痛苦还无药可医,不是更糟吗?痛苦的人常有,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医学的帮助。

正规的医学治疗,不管别人怎么说,从数据来看,多数是有帮助的。医学集合了目前被证明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是生物化学方法,包括吃药和MECT治疗。广义地讲,也包括心理治疗,这个我们后面再讲。目前,主流的治疗还是吃药。

针对抑郁症状的药物有很多种。据我所知,医生刚开始也不确定哪种药最适合你,也需要尝试。有的人吃第一种药就见效了,也有的人要换好几种药。所以要跟医生配合,刚开始的时候隔一两周就去复查。有的人看一次病,开了药回来吃一段时间,效果不好,觉得医生帮不到他,自己就放弃了。这是很可惜的。如果他了解这个知识,多试几次的话,产生效果的机会就会大很多。

所谓效果,不一定是奇迹般的治愈。一个人吃了药,立刻神清气爽,浑身是劲。——出现这种情况,小心,可能是转成了躁狂。据我了解,好转的过程一般是缓慢的,小步叠加的。吃完药可能没有太大感觉,或者变好一点,不像最难受的时候那么难受,或者也难受,但是难受的时间短了一点。这就是药物在起作用。当然了,也有人是对药物完全没反应的。

抑郁症当中最难受的一段时期,叫做抑郁发作,短的有几天,长的可能有几个月。我们知道一个人心脏病发作的时候很危险,需要马上治疗。度过这段时间以后,他还有潜在的风险,但可以过基本正常的生活,只是最好在生活方式上注意一些。抑郁症的病程有一点类似。它在抑郁发作的时期非常危险。医学治疗可以帮助他度过这段时期。之后他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同时有复发的风险。他就要在生活方式上特别注意一些,降低这个风险。

网上有一些说法,会让我们对这个过程造成误解。有人说,我抑郁过,当时不懂,也没吃药,后来自然就好了。还有人说,医生让我吃药,我没吃,我就通过自我调节,跟朋友聊天,或者看书,书上讲了一句话,我一下想通了,抑郁症就痊愈了。所以医生没有用,得了抑郁症也不用吃药,靠自我调节就好。

我要说一下,他们说的有可能是真的:一来,有些人没有看医生,他以为自己抑郁了,但其实并不是;二来,任何疾病都有不药而愈的概率。所以那可能是少数幸运儿的经验。你要赌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吗?那个概率很低,风险又大,我们赌不起。

吃药当然也是赌,不一定能好,但好转的概率无论如何高于自愈的概率。这是有大量临床试验证明的。你可以不相信医学,但你最好相信统计学。

为什么这些幸运儿的故事流传这么广呢?搞得生活中处处都是「不吃药也能好」的奇迹。很简单,这些故事迎合了大众的心理期待。我们忌讳吃药,所以我们更愿意听到那些「不吃药也能好」的传说。如果我生了病,医生告诉我要做手术才能好,而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个朋友也得过这个病,练气功就练好了。我肯定愿意信这个朋友,练气功。但愿意归愿意,成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得看数据。

相信一个东西,不要只是因为「你愿意相信它」。

现在我们来说一下心理咨询。这方面的误解就更多了。有人说「吃药不治本,要做长期心理咨询才能根治抑郁症」,还有人说「吃药有副作用,心理咨询没有副作用」。

这是最大的误解:心理咨询是用来治病的——错!我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经常被人拜托,得了抑郁症,能不能给他做咨询?每一次我都说:生病了就看医生。心理咨询不是医学服务,无法承诺能起到治病的效果。

的确,可能有效果。抑郁症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心理学的方法会有一些帮助。能治病的心理学方法,叫心理治疗。它和心理咨询又是不同的概念。我们俗称的心理医生,应该叫心理治疗师。

在中国,按照《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心理治疗都在医院里进行,受医学体系的监管。如果医生判断病人需要做心理治疗,会让他们在医院购买这种服务。它跟药物一样,是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心理咨询不一样。在中国,凡是你在医院之外获得的心理学服务,都只能叫咨询。它是什么概念呢?它不属于医学,不能诊断,也不能治病,只是帮助来访者在日常的生活和关系范畴内做一些改变。可以类比成健身,或者食疗。对健康有没有帮助?肯定有一些。也有人通过健身,身上有些小毛病的,慢慢就好了。但你要是真的得了大病,就不要指望只通过这些方法就能治愈。

得了抑郁症,可不可以做心理咨询?可以。但心理咨询师不承诺它有治疗作用(如果有谁在医院外面提供心理服务,同时声称可以治病,你可以起诉他)。

那心理咨询可以帮抑郁症患者什么忙呢?举个例子来说,我有一个来访者,在医院诊断抑郁症,现在一边服药,一边还在学校学习。她做心理咨询,是因为她得病之后压力很大,想找一个人聊聊。我们最近聊的话题是,她不知道怎么跟父母谈起这个病,她想改变跟父母的这种关系。这是我们咨询的一个目标。

我们不治病,只是讨论这个病对她和父母的关系有什么影响。假如咨询有效果,她跟父母可以谈论这个话题了,病就好了吗?不一定。如果真的好了,也是因为医生的治疗起到了效果,跟心理咨询关系不大。当然你要说,她跟父母的关系改善了,可能对她的治愈间接地起到了一些促进作用,那也有可能。

但它最多只是促进作用。看书也有促进作用,聊天也有促进作用,运动有促进作用,休息有促进作用,心理咨询也有促进作用。它们都不是治疗。

如果病人度过了抑郁发作期,想在平时做心理咨询,改善一下情绪状态和人际关系,起到保健的作用,完全可以。就像一个慢性病患者平时接受食疗,对他是有好处的。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必需品,更何况做咨询的成本那么高,不是所有人都承受得起。

如果还在抑郁发作期,不去医院,不吃药,也不接受医院里的正规心理治疗,只想通过外面的心理咨询来治病,那就非常危险了!但出于各种原因,很多人排斥医院里的治疗,反倒幻想着非医学的服务更有效,甚至更「安全」。

总有人会说他们通过心理咨询治好了抑郁症,这种故事永远不缺乏市场。甚至有一些胆大的心理咨询师,不怕被起诉的,会宣称自己就有这种能力。——不要轻信。那就像有人建议你通过食疗和健身来治疗急性病一样。不值得冒这种险。

好,时间差不多到了,我不知道说清楚没有。可能还是有点乱,但我想到的差不多就是这些。

诚实地说,对抑郁症这种病,现在我们了解得还很少。上面这套程序,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有用。只是以目前这个时代的知识来说,这是相对最有保障的一套程序了。只能先用它。有时候想一想,这个时代得抑郁症的人也是很不幸,得病已经够难受了,还没有一套理想的治疗方案,只能让他们反反复复地试错,经年累月受折磨。但这是现实。现实很无奈,不过,在现实的基础上努力,总比沉浸在「可以轻松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的幻想中要好。

最后,把刚才讲的内容再做一个总结:

1,怀疑自己有抑郁症,第一步,去医院诊断。

2,诊断是抑郁症,就听医生的话,该吃药吃药,该复查复查。要坚持一段时间才有效果。不管有多少人告诉你,医学还不成熟,也不管有多少人传说,不看医生就能治好病。你要相信医学已经是目前被检验过的,最有效的方法。

3,如果要做心理治疗,在医院做。

4,医院以外的心理学服务(心理咨询),都不治病。有钱有闲的人,在接受医学治疗的同时可以多一种尝试,可能有一些促进作用。

5,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的自我反思,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的文体活动……都可能有一些促进作用,都不治病。

6,不在抑郁发作期,各种方法都可以试试。一旦抑郁发作,不要抱有幻想,选择医学。

谢谢大家。这些知识请转告给身边有需要的人。

作者简介:

李宁已帮助过14人入驻年限3.2年

预约咨询私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