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假期马上就到啦,大家已经在策划外出旅行了吧?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平日工作繁忙的爸爸妈妈们可不想错过这难得的亲子时间。但是,带着宝贝们,真的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旅行中又会出现哪些问题?本期专栏,学姐采访了资深育儿达人西瓜妈,请她来为大家解答。
西瓜妈,旅美十年,在美国取得工科博士学位(环境工程师),曾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文章,研究内容被美国环保署引用作为制定政策的基础。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专注于学前和K-12教育。
是的,没错儿,无论多大的孩子,旅行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婴儿一出生,身体和心理都在极速发展,不仅需要在吃喝拉撒上进行关怀,心理上和情绪上也需要顾及。西瓜妈说,她的儿子刚出生时,医院的护士在为孩子换尿布时就在轻声细语“现在我要给你换尿布了,有点儿凉,一会儿就好了”,这让她感到非常震惊,因为人们一般认为几天大的新生儿根本听不懂,没有必要这样说话。后来儿医做健康检查的时候特意叮嘱,从出生开始,就要“readtothem,singtothem,talktothem”(为孩子朗读、唱歌,跟孩子聊天),一是刺激视觉、听觉、触觉,促进婴儿的大脑发展,二是用熟悉的家人的声音稳定婴儿情绪,表达爱意。
而旅行正是一个家人团聚,增强感情和凝聚力的好机会。换一个新环境,接触新鲜事物,所见、所闻、所食、所感都是新奇有趣的,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很有好处。
如果孩子小于两岁,建议以短途、自驾游为主,旅行的节奏以小间隔、舒缓为好,尽量多带备用物品,出门之前最好列好清单,一项项核对保证带齐了东西,这样下次出门还可以把清单拿出来,核对齐了就可以出发,非常方便。下图为西瓜妈在孩子8个月大时自驾去水上乐园所准备的东西,除了衣物、尿布、成品辅食、应急药品外,还有折叠高椅和折叠小床,这满满的一堆东西差点让SUV后备箱盖子盖不上,种类之全数量之多,颇有皇帝出宫的阵仗。
两岁之前的旅行,孩子主要以“看热闹,傻乐呵”为主,到三岁之后,随着语言的突飞猛进、社交的成熟,身体协调性和情绪控制力的提高,旅行是孩子主动性得到锻炼的机会,也是培养孩子主人翁意识和自理能力的辅助。如果你期待孩子在旅行中配合、守秩序、不哭闹,像成年人一样成熟,那在旅行前的计划和准备活动中,你也要像对待一个成年人一样对待孩子,提前说好旅行的时间地点以及大致活动,给孩子充足的心理准备。
以去海边为例,可以先给孩子买一些跟大海相关的绘本,在网上找一些海岸和沙滩的视频,吃饭时和睡觉时,跟孩子聊一下“我们要去大海边啦,大海里会有什么呢,大海是什么颜色的呢,海里有车还是有船呢”等类似话题,鼓励孩子多说,包括物体的名字、颜色、数量等等,对词汇量的积累会有很大帮助。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提前买一个儿童背包和儿童行李箱,嘱咐孩子这个是你自己的东西,你要负责自己背着并且看好,大部分孩子都会很兴奋地要求全程自己负责,当上了小主人很开心。下图为西瓜妈朋友的孩子,2岁时在机场,提着儿童行李箱背着儿童背包,义无反顾地奔向了诗和远方。
如果有可能,很推荐几个家庭结伴出行,孩子年纪相仿,更容易互相接纳。三岁以下的孩子,与同辈一起玩耍时主要是parallelplay(平行游戏),也就是各玩各的,很少有互动。三岁之后,孩子们开始有很强的互动,比如女孩子一起玩过家家,男孩子扮消防员灭火等。这样的互动会促使孩子自己编造一个场景,锻炼想象力,同时对语言、大动作、精细动作和社交技巧都有很大促进,孩子们玩得也更开心。
如果没有同伴,也请家长放低身段,和孩子一起在大自然中重新寻找内心的单纯,玩泥巴,玩沙子,大笑,越傻越幼稚越好。体会童真,也是旅行的意义呀。
说了这么多旅行对孩子的好处,爸爸妈妈们可能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但千万不要低估带孩子出门旅行的困难程度,一定要事先给自己和同行家人做好心理建设。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旅行中发生哭闹不配合是有极大可能的。家长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来面对一切突发情况,尽可能满足孩子基本需求,大部分孩子只要是吃好了睡好了还是很配合的。
此外,爸爸们也到了展现“爸爸力”的时候了!现在很多家庭是妈妈承担的育儿责任多一些,爸爸们,请在旅行中尽情展现和释放你的价值和魅力吧!希望各位爸爸多劳心劳力,多和孩子互动,多体谅妈妈们的辛苦。
带孩子旅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旅行安全(请默念三遍)!如果野外出游,最好穿长袖长裤戴遮阳帽,选用成分安全的儿童防晒和儿童驱蚊液。在进入室内之前要仔细检查是否身上沾有蜱虫。如果去人多的地方,加一条儿童防走失绳也非常有必要。大一些的孩子要让他们背熟父母名字、电话和家庭地址。建议家长学习海姆克立急救法应对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因为出门在外更不好控制孩子往嘴里塞异物。
好啦,先说到这里吧,小西学姐要去订机票啦!希望这个假期,每个家庭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旅行记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