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音乐争论 妈妈听还是不听

浏览 14

  音乐胎教早已被广泛应用,科学试验证明,孕期经常聆听悦耳动人的音乐,除了可以帮助准妈妈保持心情愉悦,增进和胎儿的情感交流外,还能促进胎儿身心发育,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和天赋。但我们却发现,不当的音乐胎教有害而无利,有报道称有胎教音乐造成新生儿耳聋。那么胎教音乐到底是什么样的音乐?胎教音乐真的会使肚里的宝宝变聪明吗?有没有必要听胎教音乐呢?

  关于胎教音乐的争论

  支持的观点:

  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大脑神经元的数量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直接相关。音乐可以更好地刺激大脑,使神经元的数量增加,并使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更加丰富。因此,从妊娠6个月左右,胎儿的听觉开始发育时起就应该多给他听美妙的音乐。

  反对的声音:

  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只有知觉,并无意识。他听到音乐后的反应,例如胎心增快,胎动增加完全是一种基本的生理反应,并没有任何文化的意义。

  相反的,我们根本无法了解胎儿听了音乐后是什么样的感觉,他也还无法表达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种胎教方式。我们按照自己的喜好给胎儿选择了所谓的促进智力发育的音乐,可如果他不喜欢,音乐无异于噪音。更有甚者,还有的准妈妈把音乐贴在肚皮上放,这对胎儿来说绝对是有害无益的,已经有报道称,胎教音乐造成新生儿耳聋了。

  选择什么样的胎教音乐

  那么什么是胎教音乐?有没有必要一定要给胎儿听音乐呢?对于胎教音乐又该如何选择呢?

  很多准爸爸妈妈表示:胎教音乐,不就是市面上卖的那些给胎儿听的音乐吗?胎教音乐就是世界名曲吧!类似这两种说法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音乐作为胎教音乐呢?30%左右的准妈妈会直接购买市面上出售的“胎教音乐”。另有10%左右的准妈妈会选择世界名曲,尤其是贝多芬、莫扎特、舒曼、巴赫、肖邦等的著名古典音乐。由此可以看出,一部分人对于胎教音乐的认同仅仅局限在它的商业概念中,只是在被动地接受。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研究数据可以证明给胎儿听音乐可以提高他的智力水平,而且我们也没办法征求肚子里宝宝的意见,到底婴儿喜不喜欢听音乐和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既然如此,我们不如让听音乐这件事从被动变为主动,由准妈妈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不要把听音乐当成一项任务,而是作为一种欣赏。这样,在如何选择胎教音乐这个问题上,答案就会简单很多了。

  准妈妈注意事项

  1、根据孕期调整内容

  孕早期即妊娠三个月后,宝宝的听觉器官开始发育,这时准妈妈可以选择轻松愉快、诙谐有趣的音乐,帮助消除早孕的烦恼与不适,以获得最佳的孕期心情;当胎儿四个月大,进行音乐胎教时可以选择准妈妈休息或吃饭时进行,在临睡前有胎动的情况下做更合适,每天两次,每次10-15分钟。

  孕中期宝宝听觉器官已经完全发育,这时胎教音乐内容可以更丰富些,增加轻松活泼、稍快节奏的乐曲,妈妈与宝宝互动,可以边做家务边听;孕晚期时,准妈妈心理难免会紧张焦虑,而宝宝的听觉已经接近成人了,这时应该选择柔和舒缓、充满希望的乐曲,半躺在躺椅上或在床上听。

  在方式上,准妈妈可以选择和宝宝一起欣赏音乐音响播放,距离扬声器1.5-2米,音响的强度55-66分贝。也可以选择准妈妈给宝宝唱歌的方式,可随着播放的音乐哼哼,也可以自弹自奏自唱,如《摇篮曲》等。

  2、想象和感受很重要

  胎教过程中夫妻双方进行的是一场潜移默化的灵魂交流,要想孕育出健康聪慧的宝宝,夫妻双方共同努力是至关重要的,即当妻子用身体辛勤培育胎儿时,丈夫也要从精神上付出相应的努力。

  据专家介绍,准妈妈在聆听音乐时要加入自己的情感:诗情画意,浮想联翩,在脑海里形成各种生动感人的具体形象。同时全身放松,半坐半卧在摇椅上或一个舒适的地方,把手放在腹部注意胎儿的活动,并告诉宝宝“我们现在一起听音乐”。欣赏时可以想象着随着动听的音乐节奏,腹中宝宝迷人的笑脸和欢快的体态。在潜意识中同他进行情感交流。

  3、选好音乐胎教曲目

  胎教音乐节奏不能太快,音量不宜太大,不要有突然的巨响。音乐胎教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

  胎教音乐中几种受欢迎的类别包括——中国传统名曲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平湖秋月》等;童声如《春姑娘》、《童年》、《铃儿响叮当》等乐曲;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其音乐节奏与妈妈的心跳旋律接近,对胎儿和新生儿有启发和安抚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