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惠民

浏览 10

  摘要:21个大书架整整齐齐摆放在白色屋墙下,上万册图书依次站立在白色书架上,空气中氤氲着书香……这里是宋庆莲的家,也是农家书屋。11年来,这里接待了上万名读者、借出过上万册书籍,见证了许多热爱阅读的孩子长大成人、学业有成,也见证了宋庆莲从爱书人到作家的不凡历程。(10月6日《人民日报》)

  如今,广大农村的公共文化场所越来越丰富,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日常管理和服务高效便民,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能够覆盖各个年龄段,满足农村群众对不同类型文化活动的多元需求,让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繁荣起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软实力支撑。

  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要注意倾听群众意愿。农村群众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缺乏什么、需要什么、补充什么,群众最有发言权,他们的意见也最重要。要畅通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渠道,倾听和尊重群众意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等各类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编排各类文化节目,不仅提高公共文化活动的数量与频率,也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做到让群众爱看、满意。

  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要重视激发群众热情。在一些农村里,虽然文化硬件设施已经做得很完善,但群众参与度不高,一方面是由于文化活动的种类不够丰富、形式不够新颖、质量不够理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群众的热情没有得到激发,不少群众只喜欢麻将室而不喜欢图书室,导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常常门庭冷落。要激发群众热情,关键是要引导和鼓励群众亲身参与,多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化节目,使群众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文化活动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参与度、积极性。

  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要注重提升综合效果。不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很多,日常活动也很丰富,要统筹运用各类场所、综合举办各类活动,提高资源的整合效率,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比如在放映电影时,可以配备流动书架,让群众既能享受感官又能获得知识;在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时,可以对群众开展戏曲知识普及和表演指导,挖掘和培养基层文化人才,目的是要让文化活动变得多元,尽可能给群众更多体验与收获,让农村文化生活更有活力。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人气、有热度,才能有影响、可持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共同发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标准化,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这篇大文章,让广大群众持续从文化艺术中陶冶情操、弘扬新风,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