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银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浏览 19

  摘要:晚上9点多,67岁的郑君荣百无聊赖地按着遥控器的按键,青春偶像剧、综艺真人秀、文化类节目……各种内容随着电视画面的切换轮流闪现。不过,这一切似乎难以引起这位老人的兴趣,“要么看不懂,要么离咱的生活太远”。(11月10日《光明日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2.64亿,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随着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求已能得到更好满足,但相比之下,面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仍然相对空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成为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一大因素。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在公共文化空间的布局与建设中,更多还是侧重于年轻群体的需求,无论是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还是少年宫、儿童中心等,活跃在其中的大多还是青少年和儿童的身影,而且在这些场所的布局中,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腿脚不便、需要就近的原则,老年人的适用性不强。现实中,因为老年人的文化活动空间不足而引发的矛盾和问题频频出现,在城市规划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中,需要更多为老年人考虑,采取盘活存量等方式,让老年人的文化活动需要得到更好满足。

  要为老年人创作更多精彩的老年题材文艺作品。看电视是很多老年人的最主要文娱活动,但当下创作的各类电视剧、综艺节目、文化类节目等,大多也还是聚焦于年轻受众,老年人不爱看或看不懂。文艺创作者需要将目光多投注到老年群体身上,多从老年人的生活晚景中挖掘可以用于创作的生动素材,用多样化的艺术方式把老年人缤纷多彩的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文艺创作也注重于反映老年群体真实的生活、心理与情感状态,在用优秀作品满足老年人的观看需求同时,也能够以此引导社会理解、接纳和关怀老年群体,让全社会理性、善意地认识老龄化过程,凝聚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共识与行动。

  我们既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要努力为“老有所乐”创造条件,充分认识到老年人同样也有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有针对性地给予满足,让“银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