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藏美的读后感大全

浏览 21

  《古画藏美》是一本由顾静 / 王万发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画藏美》读后感(一):有意义的古画

  古画相信对于大家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所谓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古画也是人们收藏的一种,而且有很多的著名的古画可谓是价值连城啊。所以要是有一副古画,那可就万事不愁了。古画顾名思义首先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画,只要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画就有一定的收藏意义,有一定的价值。如果这幅画是名人字画,那么价值就更是了得。但是古画如此昂贵,就会有很多的人为了利益,复制出赝品,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以假乱真的字画,经过鉴定,可能就一文不值了。那么如何识别古画,可是一门学问。

  最近就阅读了一本这样的作品,书的名字叫做《古画藏美》,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相信很多人就已经有所感受,想象到古画带给人们对享受,但是真正的翻开本书之后,在作者的讲解中,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也会对古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古画藏美》的作者是 顾 静,作者一名博士、以及教授、同时也是硕士生导师,还是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的个人绘画作品集有:《静—顾静中国画作品集》等。另一位作者是 王万发,也是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主任;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专著《心灵的栖园:郭熙绘画美学引论》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在本书中,作者就带领大家来了一次有趣的旅行,为大家介绍了 很多的古画,通过一幅幅斑驳的古画,将我们的思维带入了画中,继而展开了一次充满神奇想象的旅行。看到如此有趣的古画,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会受到启迪,甚至被震撼到,沉醉其中二不可自拔。所以这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

  本书的 古画在作者的讲解下,人物景物栩栩如生,仿佛我们也置身其中,感受到那扣人心弦的美好。能够通过笔墨把如此美好的记录下来,本身就是一种美,而作者专业度讲解使得我们对于这种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再浮于表面,而是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这是一种飞跃,是一种升华。真的让人觉得美不胜收。

  《古画藏美》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作品,书中的画卷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讲述,开始了一次有趣的 旅行,欣赏的 同时,也能够增加知识,开阔心境。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很喜欢。

  《古画藏美》读后感(二):古画“怀旧”之旅 看古人之雅致生活

  中国自古多才子。流传至今许多名不虚传的古画,画中藏着玄机,也藏着美。《古画藏美》这本书里,作者就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古人的画作、古玩文物等,让我们从中知古人之文雅和闲情逸致,也看到了那些时代中国主流社会的审美情趣,无不主导和影响着后世美学发展。

  封面一幅《听琴图》,从“天下一人”的画押可知那是宋徽宗赵佶所绘。不知听琴图画中的哪位人物是否为徽宗本人?很多人认为抚琴之人为徽宗皇帝,而两旁是他的臣子。这幅画用笔、设色典雅富丽,颇有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寓意。虽然整幅画构图简洁,但是细节不失,无论是人物的服饰,还是琴台旁的花器香炉,都透着低调的奢华。他们坐在奇石上,据说那是费尽心思寻找的“花石纲”,整幅画透着典雅富丽的氛围。

  且看《古画藏美》的目录,就很雅致。按博古幽思、茶香酒赏、古典插花、岁朝清供、倚门观竹、案供雅集、袖珍天地,这般归类详解。四字文雅,言简意赅。

  在这书里,在作者的引导下,我们与古人对话。通过看古画中那些风雅颂,感受他们在日常生活里的格调与品味。

  与艺术相关的又不得不提那位“天下一人”的宋徽宗,后人皆说他是被皇位耽误了的大艺术家。“博古幽思”里,作者向我们讲述了这位“文艺皇帝”的博古情怀。元代脱脱撰写《宋史·徽宗纪》时不由掷笔叹息:“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他不仅在文艺方面无所不能,琴棋书画样样在行,而且对古物十分重视,耗费人力财力编撰《宣和博古图》,为喜欢而记录,也让后世知晓古时器物之美。

  在书中,作者引经据典,向我们展示了三百余幅古画名作,陈述有理有据,既让我们欣赏到古画之美,也一起探究了古画之妙与奇。透过这些古画看古人案头陈供、看古人赏戏把玩,从古人对日常里去看中华艺术文化之博大精深。

  古人画笔下那些器物、花草,乃至山石,似乎都有着灵气,无声而永恒,给我们精神慰藉。从古画里读到的不仅是风雅颂,还能看到中华文明历史的进程,它们也是后世研究历史的很好的资料。

  《古画藏美》读后感(三):在没有相机的时代,绘画记录下最美

  在没有相机的时代,绘画记录下最美

  在没有相机的时代,我们对所有的美好几乎都只能用心去感受,直到绘画艺术的出现,才算真正将美好的事物记录了下来。通过古人笔下的古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去感受到岁月流逝依然不会消淡的美好,从那些《古画藏美》的发黄画卷里,欣赏得到藏在古典里的雅致。插花艺术风雅,丹青雅集古典,博古发前人幽思,茶酒寓圣贤雅致……也许我们回不到那个年代,却完全可以从留存的那些美好的画卷里感知曾经留存于世的风流。

  如果你研究过美术史,你会发现,中国传统艺术和传统美学中,绘画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因为关注的虚无的生命和真切的现实需要糅合才可以呈现,所以在眼前惊鸿一瞥的景物里,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帝王将相,不管文人雅士还是下里巴人,每一个人都从自然里寻找到媒介并与之对话。在这样的传统艺术观念之下,我们可以看得花鸟画和山水画的成就往往是文人画里成就最高的部分。斑驳的画卷其实也是艺术的呈现,那么,不妨就一起来看看,在《古画藏美》里究竟藏着什么宝藏吧。

  书的目录非常有意思,不是单纯按照绘制和鉴赏这样的内容来概括,而是从各个小专题里找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比如其中一章是“博古幽思”,选择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帝王的博古情怀”,主要人物当然避不开宋徽宗赵佶了,然后就是清世宗乾隆皇帝,这两个人都生逢盛世,自然有足够的情志和财力来支持他们的雅致。另外一个则从画家的角度来写“画家的博古情怀”,如果你只是认为这些简单的介绍就了事的话,那还真是小瞧了这本书。

  《古画藏美》在书里不仅很详细地介绍了他们在收集各种文物时的样品,详细列举了各类的古玩,在其中还将视角转向了各种有趣的掌故。比如魏汉津进宫之后向宋徽宗进言“身为度,指生律”,从文人墨客的影响力来看待,其实别有趣味。而乾隆皇帝的盛世更不用说了,他将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文物都搜罗前来,尤其是藏书和藏物,从四品中选择佳者收集,的确精彩。《古画藏美》除了展现画卷和各种不同的介绍之后,还带有学术性质地介绍了收藏情况和流转的情形,从皇家收藏转到民间流转,详细而周密。画家也是如此,每一个画家的癖好,搜集时的偏重,作为传世博古题材的卷轴画等,都有提及,而且从文人雅士的种种关于文物的爱好里入手,分析文物在流传的过程中究竟是怎么演变的,文人的志趣在其间又是如何呈现。看得出非常专业。而最后则附加上了作者自己的绘制作品,不妨欣赏欣赏作者的艺术成就哦。

  后面几卷也是如此,像“古典插花”这一章,介绍的是“花”与“风雅”,在不同的文人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是风景,以兰花为例,深谷幽兰当以独株见雅致,而士子文人又多以瓶子一枝独秀为美,所以选择的很多兰花都是以傲人幽香来引人,而梅花孤傲,则以老枝淡花为美,即使是案头山水与供上幽芳,也大多取其曲折之美。这种选择相当有意思。而作者在每种不同的花卉之后,也多加上了自己的个人简介,不仅是介绍这种类型的呈现,也介绍了历史演变。如果从美学思想的角度来看,我们确实看得出作者的深远修为。每一种不同的思考和美学中,作者也将这些内容作了详细介绍,将自己的作品附录在后,相互借鉴,也可以看得出作者成就之广博了。

  读读《古画藏美》这样的书,也许我们得到的不仅仅只是美的欣赏,还是艺术的浸染,加上作者还从专业的角度来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画卷的流转和变化,这样的书倒的确值得收藏一本。有事没事翻一翻,欣赏一下美的历程,雅趣顿生。

  《古画藏美》读后感(四):亭台楼阁的“袖珍天地”,似无人声却留人影——读《古画藏美》

  文/望月听雪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的诗娓娓道来,“一书一茶一知己,不负岁月不负卿。”一琴、一凳、三两好友,冬日围坐火炉,夏日纳凉扇摇,漫长悠远的寻常生活,诗意盎然,墨香流转在岁月的年轮中,记录下绵长久远时光里的珍贵点滴,潺潺的细雨、流淌的诗韵,笔墨丹青里,装载着旧时光里的古人风物、山川河流、人文地理、天地乾坤,“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古画里的山水人物志,水墨晕染的无限江山,如留声机一般回放那已然不复存在的过往,“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

  翻开这篇古色古香的书籍,“将是一次非常有趣的‘怀旧’之旅。透过绘画中斑驳陆离的古物,仿佛打开了一条时间的通道,将人们从当下拉往渺渺的远古,并注入历史的沉思与闲情。让人沉醉的不仅是它的清新优雅,更可以安抚一个遭受现实困窘之后需要休憩的心灵。”“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春尽,夏逝,秋薨,冬泯,于花枝摇曳间品味人生。画卷徐徐展开,如流水瞬间冰冻,将那一线清泉滴落散开的瞬间定格,如雪花飘落半空突然静止,如落英缤纷漫天花雨撒下间突然时间停留,秒速五厘米的画面静止唯美,秋叶缓缓落下的美丽刹那间绽放,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人面桃花,将绽放那一刻永留笔端,墨香余韵源远流长,尘封在历史烟尘中的刹那永久定格在最璀璨夺目的时刻,于“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心境里,留下一幅幅珍贵的“记忆”,“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博古幽思

  “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张衡《西京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曾几何时,一阙《满江红》将一腔热血抛洒,犹记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代名将,满怀着精忠报国之志,却道不尽的屈辱心酸,耿耿于怀,忧国忧民,遥想当年,曾经的“宣和盛世”,一代天子沦为阶下囚,所谓宋徽宗赵佶“万事皆能,独不能为君”,随着赵佶的人生大幕落下,遗留下千古骂名的同时,他的艺术造诣之高亦是叹为观止。“如今,当我们翻阅《宣和博古图》中的一幅幅古器物,钟磬錞铙的袅袅余声,似乎还在诉说着往日汴京的繁华、亡国的悲凉与历经千年的沧桑,以及这个集皇帝、艺术家、风流才子、阶下囚等众多标签为一身的‘天下一人’所开创的‘宣和艺事’”。“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只能叹一句,终究生错了帝王家,“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历代画家笔下的钟鼎彝器、文玩把件、亭台楼阁、奇石异禽,皆具逸气,不似尘世中物,却犹如一把无声的琵琶,弹出了小桥流水般的曲子,在带来文雅慰藉和极大精神享受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亦提升了观者的格调品位和情趣雅兴。”明代画家谢环创作的绢本设色画,《杏园雅集图》,“再现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九位内阁大臣在杨荣府邸杏园聚会的历史画面”,而杨荣小楷《杏园雅集图后序》更是将一众仕宦生活的真实写照付诸于文字,“遂用着色写同会诸公及当时景物。倚石屏而坐者三人……傍杏华而坐者三人……徐行后至者四人……最后至者谢君,其官锦衣卫千户。而十人者,皆衣冠伟然,华发交映。又有执事及傍侍童子九人,治饮馔慊从五人”,诗、书、画、琴、棋均在画中,画中人物与园林风景融为一体,“枝叶茂密的松柏,翠绿的幽篁和吐蕊的杏树,左端曲水之畔有仙鹤嬉舞,卷首有拱桥回栏,卷尾还有隐约可见的台阁,都错落有致地穿插其间。”这样的聚会,不得不令人想起更负盛名的《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文人雅士的**大致如此,曲水流觞,自古兰亭儒风盛,书画流转于千年之间记录下了盛世风华,名士风骨。“在文人墨客的‘案供雅集’里,记录散落一桌的文房雅器,书写者正欲起笔或刚刚落笔,独自沉吟,享受专属于文人的书斋安逸,依然表现的是时间的停留,静无人声的美。”

  “崔子忠的《桐阴博古图》以梧桐树作背景”,而崔子忠,其“性格异于常人,清高孤傲,钱谦益称其‘形容清古、望之不似今人’,很少与人往来,作画自娱不以卖画为生,闲时以种花、养鱼、读书为乐,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所以其绘画选材也多是文人雅韵、仙踪云迹之类。”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生活,真正的慢生活,无欲无求,潜心钻研书画技巧,有“南陈北崔”之说,晚年“息影深山,杜门却扫”。

  ——倚门观竹

  “中国园林意境是一个精深而独特的体系,一池溪水、几片假山,创造出一个虚空的世界,一个灵动的空间。‘青山不语,空亭无人,西风满林,时作吟啸,幽绝处,正恐索解人不得’。在亭台楼阁的‘袖珍天地’里回转,草不惊、树不摇,似无人声却留人影。”

  “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梅花高洁傲岸,兰花幽雅空灵,翠竹虚心有节,菊花冷艳清贞。这四种花木都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于是园林之景亦少不了“四君子”,梅,“众花落尽赏孤梅,骨气幽奇伴雪开;独领风骚情自远,天寒地冻报春来。”兰,“寒泉间隙透春光,针叶含锋饮露凉;纤秀蕙兰无媚骨,耐存寂寞始芬芳。”竹,“绿影婆娑月照明,随风传韵伴君行;虚心方可年年茂,新竹春光日日生。”菊,“林间叶赤百花残,冷艳随风谁与弹;大雁无须传警令,菊华屹立傲霜寒。”君子风骨,融入山水之间,便是一场赏心悦目的文人之旅,记录下此间风流的传世画作,更是一场欣赏美景的旷世奇景,跨越千年,忆起那年那人那些事。

  “中国传统艺术与美学常常关注生命的体验和精神的超越,作为宇宙时空的匆匆过客,我们看不尽青山白云,赏不够春秋冬夏。于是,文人与山川云水、草木虫石进行着亘古的对话,在‘无我之境’中对生命的意义深切追问,作为世间一浮尘,以宏大的关怀叩问人生的价值。在这样的艺术美学背景下,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花鸟画与山水画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人物画。”

  “那抒发内心沧桑感的‘博古幽思’,在和人作跨时空的对话中寄寓了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你看那‘茶香酒赏’的闲情,让人沉醉的不仅是它的清新优雅,更可以安抚一个个遭受现实困窘之后需要休憩的心灵。你看那璀璨绽放的‘古典插花’,被人精心修剪,然其美娇艳却短暂,在时间与光线的某一刻戛然而止。如欧阳修的《浪淘沙》词中所言:‘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在转瞬即逝的美好中,把握此刻盛宴便是长久。”不禁慨叹“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静妈新浪博客同文链接

  金色琴弦微信公众号同文链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