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的读后感大全

浏览 14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是一本由张新刚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读后感(一):自此,地中海在我的眼里有了具象

  我现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自己所生长环境习俗的影响?我正在过一个怎样的生活?关心时事和人类命运的我某种程度上算是在过政治的生活或者智慧的生活吗?对政治一直嗤之以鼻的我,多大程度上又受益于自己所处的政治社会?

  看完这本书,我对于希腊波斯和地中海有了更加清晰的幻想方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些人类社会永恒的命题原来在那么久远的时代就已经被给出了如此深刻的反思和回答,然而人类到今天也没能够完全渗透进去,这些课题永远永远都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在认真的思考并且切身的践行。

  感到很悲哀。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读后感(二):希罗多德和中国人的幸福观

  作者:某不留名的读者

  读张新刚老师的《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看了开头就觉得太好玩了:地中海沿岸古代的公主和国王的女儿都是自己跑去码头买海鲜的么?怎么这么容易就被外国人抢跑了?还一抢一个准?还抢来抢去的?是不是他们有些国王的地盘也就跟我们一个小区差不多?

  该书中提到的神谕、习俗等等,似无不可在中国历史和文学中找到对应例子。《左传》里也充满了神谕,百分百实现,和《历史》一样,说明“神谕”都是事后倒装的,所以没有不准的。习俗,包括其贬称的“潜规则”,大于法律和王权,中国史上也完全一样。而梭伦论幸福,“人类的幸福不会长久停在一处”,不也就是中国小说如《三国演义》等的史观吗?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梭伦的幸福观,善始慎终,家业小康,子孙满堂,也真是太中国了!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读后感(三):对傲慢与僭越的警示

  可以说是希罗多德《历史》一书的导读本。探究希波战争发生的原因和背景,虽然重点是战争,但前面一大半篇幅讨论了各帝国乃至城邦的习俗、礼法和政体。品达“礼法是万物之王”,也是全书的一条线索。习俗(nomos)的力量强大,我们甚至看到,帝王以个人权力意志去对抗习俗,很可能也会让自己付出生命的代价。

  讨论的主题是严肃的,战争也是残酷的,但中间好几次被里面的故事逗笑了,比如大流士去攻打斯基泰人,由于后者是一个游牧民族,大流士根本找不到他们,也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两军玩了好久“猫捉老鼠”的游戏,最后,终于有一次对阵的机会,结果因为场上窜出一只野兔,斯基泰人又跑去追逐兔子了……著名的马拉松战役中,雅典请求斯巴达人支援,结果斯巴达人囿于自己的习俗(望月之前不能作战),等到雅典人都打败波斯人后才匆忙赶到……

  总之,书里很多地方都击中了我的笑点,可能因为毕竟是那么久远的、远方的历史,所以能抱持着看戏人的心态看他们厮杀、彼此奴役、为了自由而战等等。

  之前看希腊神话,觉得希腊人很神奇的一点是他们的神话和历史是完全混杂在一起的,这本书里分析他们的神话人物很可能是源自埃及人的神。

  政体辩论一章尤为精彩,虽然很可能不是真的。对帝国之兴衰原因的探讨发人深省,神不喜欢人的傲慢和僭越,其实是在说人性固有的弱点对命运的影响。雅典人战胜强大的波斯帝国后,并没有将自己的自由平等之价值运用到其他民族身上,反而是新的帝国建立起来了,他们又去欺压其他民族。作者总结说:希罗多德借居鲁士之口给出的警告并不只适用于波斯人,他的告诫对象还有当时的霸权国雅典,以及未来所有无法摆脱兴衰宿命的人和城邦。所以,人类从这文明的起点当中,真的能学到点什么吗?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读后感(四):从“探究”而来的历史

  以前对古希腊的所知是散点式的,零星听了些故事和解读,看得多的还是戏剧和史诗。人名太多着实令人头秃。但张新刚老师这本书倒是出乎意料的好读,原因大概在于,并没有把讲历史这件事,当成纯然的史实知识叙述,而是像希罗多德当时写《历史》那样,将自己“所做的探究展示于此”,“所要进行的是一种批判性或反思性的讨论”。讲完故事再作抽象化的追问。而且这本书是思想通识课的读本,很亲切。

  窃以为古希腊思想有意思的地方(也是看了这本书觉得有印证的),是他们乐意讨论关乎“本质”的“大”问题。人要怎么活,什么才是幸福,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社会秩序,自由对人对社会意味着什么。很有趣的是,我们现代人似乎并不喜欢去问这些大问题,也很少去回答。不过还好我们还可以读历史,就像序言里说的,历史不仅是记录更是探究,“凝视人性和人类秩序本原”。

  一个印象深的地方是,张老师给出了脉络化线索,原先零散的所知串起来了。原来希罗多德和索福克勒斯是好朋友。《历史》讲巨吉斯的故事,被国王逼迫,违背习俗,看到王后的身体,王后又逼他做选择,最终杀死国王完成僭位。看着超狗血的宫廷剧情,和正儿八经的经典悲剧《安提戈涅》却可以对照参看,看作君主个人意志与习俗的对抗。从历史和故事出发,最终抵达的还是哲学上的问题。

  btw,王后的衣衫那篇,提到《理想国》里写到有一枚一转就可以隐身的金戒指,我拍桌,这不就魔戒吗!老师是这么写的:“试想,如果你有了这个戒指,你最想干什么?估计大部分人的脑海里都会闪过一堆邪恶的念头。”他说,这枚戒指就是“做坏事而不受惩罚的权力”。说得可太准确了。(鼓掌)

  还有讲到马拉松一代,是后来雅典人的“伟大复兴雅典梦”,引述了阿里斯托芬喜剧里的吐槽。感觉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有人在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并且怀念某个黄金时代,大概这也是人类的习性(摊手)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读后感(五):回到希罗多德

  提起希罗多德,内心情感微杂。一来是他的名声显赫,二来是那本令人头大的鸿篇巨著。屈服于懒惰和悻悻心理,只瞄过几眼便将其打入了冷宫。张新刚老师的这本书初看书名,自己先入为主的想法是对希罗多德及其著作的通识引介,引介类书籍容易缺乏趣味。然而,拿到手里真正开始阅读之后,从序言到结束,一个个神话故事、戏剧作品,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作者并没有使用所谓专业抽象的话语,而是通过轻松欢快而又不失内容的语句,使整本著作易读易懂,而又内含深度。

  作者从当今现实生活中的“甜咸党之争”谈起,以此“争论”为焦点带我们回到了“历史发生的地方”,即希罗多德眼中的古代地中海世界:古代波斯、埃及、希腊以及亚欧北部的斯基泰人部落。基于此,作者并不是以现代人的身份而是试图还原希罗多德眼中的世界以此对希罗多德的历史进行解读。从巨吉斯的偷窥、冈比西斯的疯狂到波斯帝国的礼法秩序的建立最后直至温泉关之战,作者揭示了希罗多德历史篇中的核心叙事——习俗(礼法)与秩序之间的张力。一方面,当巨吉斯等人试图挑战现有习俗时,最终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秩序混乱,另一方面,习俗对帝国的统治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从大流士到薛西斯,将帝国的礼法推广到极端,扩张性礼法成为波斯帝国的统治基础,波斯帝国开始了它的对外扩张道路;而在希腊世界的雅典和斯巴达,与之相反的“自由式习俗”则成为他们战胜波斯帝国的法宝以至于使薛西斯颇为震惊。然而,习俗的力量并没有消失,见证了雅典帝国生成过程的希罗多德认为,雅典帝国实际上是再生的波斯帝国,对习俗的挑战势必会使其再次走上波斯帝国的老路,最终而亡。因此,张老师指出,希罗多德的历史恰恰是一种“再出发”。

  通过回归到希罗多德视野中对习俗礼法、秩序的强调,一个立体的希罗多德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张新刚老师的这本书并不是对一些历史片段的简单回顾,而是通过对当时地中海世界的社会生活、思想的阐释和解读,向我们传递了古希腊世界思想家的核心关切。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给作为历史学家的希罗多德带上了温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