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橙黄橘绿时》是一本由肖复兴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正是橙黄橘绿时》读后感(一):总有那么一些瞬间,有人在偷偷温暖着你
这个世上并不是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多数人只能将就地生活着,面对着日复一日的生活,有过疲倦,也有过感伤,亦曾有过几分欢喜,其实这就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它不一定处处让你满意,却能在细小的事件里寻觅一丝丝生活的动人旋律。 比如家人的一次聚餐,有说有笑的场景会让我们回到了从前的快乐;爱人的一句奖励也会让我们产生了更大的自信,同事的一次帮扶亦会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
在生活的这个大染缸里,我们总是在窥探不曾有过的东西,却也总是忽略了身边拥有的东西,所谓的失与得,都只不过是相对,任何一种的失去它都伴着一种所得,任何一种所得都间接告诉我们必将要失去些什么。 所以,别轻易评判生活,因为它会让我们试着去成长,试着去回味生活里的细水长流,总有人在偷偷地爱着你,也总有一些瞬间温暖我们心底的人和事。
在这本《正是橙黄橘绿时》的开篇《绉纱馄饨》中肖复兴讲到了自己年少时发烧,烧了好几天什么也吃不下,于是邻居梁太太做了一碗馄饨来到他们家,对着母亲说,给孩子尝尝,我特意在汤里点了些醋加了几片西红柿,开胃的。
肖复兴吃下这碗皮薄如纸皱褶的粉嘟嘟馄饨,没过几天病就好了。
在这篇《无锡记忆》里,作者讲述了自己的无锡游史,无锡的泥人、草莓、蠡湖、松花饼、校园、还有阿炳的故事。
数年过去,无锡还是记忆中的不变的无锡,无锡的学校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除了正式教学外,还增设了17门艺术课,每人可选一个艺术课,这是一座优雅的校园,亦有一群优雅的学生群体。无锡处处都透露着作者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这本《正是橙黄橘绿时》从细微的小事出发,讲述了藏在生活里的生活哲理。
作者肖复兴,初读他的散文就被其真诚的文字所打动,介入在细碎的生活中让我们在一笔一划中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魅力和作者对生活的一份热情和欢愉。
每个人所到之处都可以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记录下生活的美好和律动,这或许就是对生活最好的尊重和态度。 正如作者所说,生活的诗意未必在过方,眼前所有的苟且,都可能结出丰硕喜人的果实。
《正是橙黄橘绿时》读后感(二):《正是橙黄橘绿时》: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好天气!
好吧,我不得不承认,我之所以入这本《正是橙黄橘绿时》,是被它的颜值吸引。身为一个美貌协会的资深成员,是因为它的封面实在太漂亮了,才入的这本书。 整个封面以白色和浅灰色打底,沿着书封垂下来一个带有柿子的树枝,上面站着一只小鸟,看起来特别的自然和漂亮 。
好了,下面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对于一个资深吃货而言,打开这本散文,先看的,当然是关于吃的内容: ——梁太太和她的邹纱馄饨~ 作者小时候最喜欢的,莫过于大院儿里梁太太的邹纱馄饨,这个邹纱馄饨不仅仅是手艺活儿,还包含着杨太太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作者之所以讲这个邹纱馄饨,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正的吃到过,之后世事变迁,作者再也没有吃到梁太太包的邹纱馄饨,其实在看完文章之后,我也有猜测到,自从她(梁太太)的女儿去山西后,她也没怎么包过这种邹纱馄饨,因为有一些经历,影响了她对整个生活的心态,而个人的经历和包馄饨掺杂在一起,整个故事看完,则令我唏嘘不已,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鲱鱼头和陌生人的善意~ 提起巴赫,你可能有一点眼熟,但对于学音乐的人,都了解到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可是有名的音乐家 ,当然与他成名之后形成反差的是,他有些凄苦的少年,出行在外全都依赖步行,生活方面也没有那么的优渥,而在一次听演唱会,在旅馆外面休息的时候,收获到陌生人带来的鲱鱼头和一枚丹麦金币。 没错,不同的人生境遇,给了人不同的经历,也给出了人们不同的选择。综合来看,整本书 前半部分生活气息十足,后半部分又多和音乐名人有关,在排版方面应该做出了特别的归纳和总结,虽然都是散文,但每一章的短篇都有一些共同点,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也有一些共同点,整体基调都是淡淡的,没有特别浓烈的感情,随着作者的经历一点一点铺陈开,读起来特别的恬静。
对于这本《正是橙黄橘绿时》,我可以在晚上或者空闲时间,随意阅读任何一篇散文,无论是睡前,还是打发时间,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整本书的内容十分宽泛,不仅仅有作者的生活经历,更是有大量的名人故事, 以及很多的城市记忆,喜欢这类散文的小伙伴们,可以自己找书来读一下。
《正是橙黄橘绿时》读后感(三):《正是橙黄橘绿时》:有一些瞬间温暖过往,有一些文字让时光隽永
在春天到来之际,阅读一部温暖人心的散文集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刚刚读完肖复兴先生的散文集《正是橙黄橘绿时》,全书分四章收录了近六十篇肖复兴先生的作品,有些写于早年,有些写于近年。
书中有些文章,我曾读过,《女人和蛇》一篇,我尤其印象深刻。书中有一个细节,每每读到都不禁莞尔。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养蛇的老太太。十几年前,老太太在展览馆的门口看到一条正要爬进展览馆的蛇,老太太将它抱起,一直养着它。
老太太说,这条蛇最爱闻巧克力的味儿。
蛇第一次闻巧克力味道的时候,显得特别兴奋,从那之后,几乎每一次喂食时,它都会让老太太张开嘴,看看老太太口中是否有巧克力。因为,它第一次闻到巧克力味时,正是老太太给它喂食的时候,那时,老太太恰好刚刚吃完一块巧克力。
老太太说,蛇并不吃巧克力,它每次要我张开嘴看我嘴里有没有巧克力的样子,像一个孩子。我在想,这渐渐成为老太太与蛇之间的小游戏,是否也是蛇的一种撒娇方式?当它沐浴在巧克力芬芳之中时,一定感受到了老太太身上散发出的温暖与慈爱,于是,它一次次地重复这个游戏,它是蛇与老太太间独特的互动方式。
肖复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于2014年5月,不知,现在这条蛇是否仍与老太太相依相伴着。
第三、四章收录的都是与音乐有关的散文,第三章收录的文章提到的音乐大多是通俗的、流行的,第四章收录的音乐散文书写的大多是古典音乐大师。
没读《手扶拖拉机斯基》一篇之前,我就对这首歌比较熟悉,一来,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我比较喜欢的乐队——新裤子乐队的主唱彭磊;二来,这首歌的演唱者张蔷的确曾风靡一时,当时很少有人不知道张蔷,特别是张蔷的爆炸头。
肖复兴先生说,他在八十年代写长篇小说《青春梦幻曲》时,忍不住让小说里的主人公喜欢上了张蔷的歌,结果,有读者读完肖复兴先生的小说后,特意去找张蔷的磁带来听。或许,在这篇《手扶拖拉机斯基》发表后,张蔷演唱的这首歌也会收获一批新的歌迷。
肖复兴先生的音乐散文充满幻想,又极富诗意。《达格妮之歌》讲述的是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与小姑娘达格妮之间的故事。
卑尔根森林守林人女儿达格妮8岁生日的时候,在树林中遇到了爱德华·格里格。小姑娘以为格里格是写童话的安徒生,期待着能够从格里格(安徒生)那里得到生日礼物。当得知格里格并不是安徒生时,达格妮有些失望。
不过,格里格允诺达格妮,等到达格妮18岁的时候,一定会收到一份令她吃惊高兴的生日礼物。
十年,漫长的等待。达格妮几乎已经忘记了这个约定,格里格却铭记在心。格里格迟迟不敢落笔,因为他想要把心中最美好最真挚的旋律谱写在五线谱上,当作献给达格妮18岁的生日礼物。
十年后,18岁的达格妮在剧场听到了格里格作曲的《达格妮之歌》,那一瞬间,达格妮热泪盈眶。其实,不仅是达格妮,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被格里格的真诚感动。格里格说——孩子的心,纯真得犹如一片透明的蓝天,你答应为他们放飞洁白的鸽子,就一定要带着那鸽子飞上天空。
肖复兴先生将捕捉到的莫扎特、巴赫、李斯特、肖邦这些音乐大师人生故事中的小细节放大,用温暖的笔触书写了一篇又一篇动人的乐章。
--END--
《正是橙黄橘绿时》读后感(四):读书有感《正是橙黄橘绿时》
正如书的名字一样,散文的味道,每一篇都写着一件故事,每个故事的结尾都有记录的日期。平平淡淡的生活气息。
使读者发现身边的细节,那些你不曾注意的烟火气。
“如果说漫长的一生是一首很长的交响乐,平凡的每一天、琐碎的每一件小事,我们都发自心底去做好,既为他人 也为自己,那么,就会时时、处处奏响这样美妙夜曲,哪怕这旋律很短小,却可以汇集成一生美妙无比的乐章,令我们回味无穷。"这是在夜曲篇幅中写到的。“诗豪”刘禹锡:“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才会发现生活的乐趣所在。一点一点的努力,一点一点地向上,每个人都会度过他们心中的“夜曲”
“科技的发达,常常顾及时代发展大的方面,总会有意无意 ,地伤及人们最细微的感情部分,或者说是以磨平乃至牺牲这些情感为微不足道的代价的。”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获得的信息更多了。随之而来的嘈杂也会更多了。何不好好专心地做一件事,吃一顿美食,种一株花草,读一本小书,听一段音乐,学一样技能……把手边的每一寸光阴都变得美好,让人生的每次狼狈都变得微不足道。爱这生活,更爱自己,笑着走路,享受人间。看看好久没有翻开的书,随手写一篇日记,都是对自己最大的收获。
人生不一定要远行,手边的光阴,也一样有你想要的答案;
人生不一定要有珍馐美味,一顿家常菜,也能开心一整年;
人生未必要遇见多么伟大的友谊,一位平常的故人,也能温暖你的人生记忆。
把那平凡的时光,活出“橙黄橘绿时”的味道。
全书收录17篇散文新作,诠释藏在生活细节里的智慧。
作者的文字真诚而质朴,全篇所描写的都是普通人,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更能理解出生活的细枝末节。
时间真的是一件最公平的事情,对待每个人都是24小时,珍惜时光,珍惜当下,去拥抱生活。把你的时间对待有意义的人,陪伴家人,更加要陪伴自己。当你爱自己的时候,你的世界也将会一片坦途。生活当然没有你期待的那么好,但也不全是你以为的那样坏,温暖你的三餐和四季
用文末的封面所写: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苏轼
《正是橙黄橘绿时》读后感(五):不必哀叹时光逝去,不必贪求遥远未来,活在此刻,美好的现在
当一个人的人生到了七十古稀的时候,是否只能一边回忆漫长的前半生、一边数数所剩不多的日子?
东坡先生早在一千年前就用一句“正是橙黄橘绿时”告诉我们:不必在意秋末冬初万物萧条的景色,在这仿若人生晚年的景象里,也仍有“橙黄橘绿”的成熟与丰收。
这喻义了“珍惜时光、乐观向上”的精神的诗句,不仅激励了东坡先生的挚友刘景文,同样给到了当代作家肖复兴一个灵感,使得他创作于七十古稀的新书直接以此千古名句命名。
《正是橙黄橘绿时》是肖复兴最新创作的散文集,书本写于疫情出现以后。全书收录了17篇新作,主题大多围绕在这位已经七十古稀的老人的烟火生活中。
肖老的一生是大多数出生在开国年代的老人都有过的生活的重复。而在那些我们年青一代不曾体会过的风霜雨雪里,他们的情与爱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纯粹。
在漫漫的回忆中,肖老喜欢过大院里梁太太包的绉纱混沌,喜欢过院门前有着绿色大邮筒的邮局,还喜欢过八十年代摇滚歌手张蔷唱的迪斯科风味的歌。
但只有喜爱的人生多单调呀!所以生活总得给人提个醒:人生还有些不讨喜的不幸。
肖老所经历过的不幸当中,“付了款却忘了拿菜”的不幸仿佛不值一提。但这个小小的不幸却被他用文字烫到了我的心底。
一次菜市场买菜,肖老因为两手提满了菜兜子,导致最后买的丝瓜付了钱却忘在了菜摊上,隔日再去摊上询问时,只收到了摊主茫然的神色。
因着这事,肖老特意做了一次试验。同样是买丝瓜,一连在三个摊位各买了三根丝瓜,却都只是光付钱不拿瓜。第二天,等肖老再次到三个摊位询问丝瓜下落时,只有那个平日交好的摊主麻溜地从摊位底下拿出了保管好的瓜。
“付了款却忘了拿菜”这件小事,就那么直接地试探出人心的厚薄与人情的冷暖。
按理说,三家菜贩只一家记得“还瓜”实在是件又亏损又痛心的事,连肖老自己也有些不太能接受。
在对那个交好的菜贩说出自己的体会时,菜贩的一席话却当场改变了肖老的看法。菜贩说:“人情味,也不是说现在就没了......这东西,就跟脚上的泡,走得日子多了,自然就长出来了”。
原来,人情味和所有感情一样都是需要经营的。而在那些因为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不得不改变的无奈里头,倘若还有一点点遗留,那就值得欢呼了。毕竟,再大的不幸,只要衬托出那唯余一丝的火星子,这生活就有盼头。
人年轻的时候对荧屏上的美好总是心向往之,在那样多充满诱惑的事物中,大城市的浪漫爱情无疑是最动人心魄的。
诗人歌德就曾为年轻灵魂的热烈爱意写下过诗句: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然而,随着时代的潮水一同涌上来的向往,也会在午夜的现实中褪去光环——并非所有的大城市爱情都一如想象般梦幻。至少在这离婚夫妻远多于结婚情侣的时代,轰轰烈烈的浓情早已比不上相伴到老的蜜意。
生活总在你逐渐淡化热情的时候给你惊喜。
四年前,肖老前往法国一个名叫“布鲁明顿”的小城。在这里,他遇到了一间颇有特色的餐馆以及一个颇有性格的老板。
这间餐馆的老板会在客人进店落座的第一时间,拉过近旁的椅子自己坐下,随意和客人聊聊天,待到双方都建立起对彼此的认识,老板才拿起本子记录客人要点的菜。
这间餐馆的特色除了老板出人意料的热情服务以外,还有随处可见的巴黎元素,就连芥末都是从巴黎空运来的。
不了解内情的人或许以为老板是个巴黎铁粉,但了解内情后反而更疑惑:一个正宗的巴黎帅小伙为何甘愿远离都市的繁华、蜗居在这小城50年?
就在肖老打算进一步“八卦”老板内情的时候,“一个身穿长裙瘦高个子的女人”的出现让一切内情不言而喻——“对一个毛头小伙子而言,还有什么别的原因能让他抛离故土,远走江湖呢”?
五十年前,那个帅气英俊的巴黎小伙子和一个窈窕温润的美人一同来到布鲁明顿,从此便在这个远不如巴黎热闹的小城扎根生活。
“小餐馆”不为累积万贯家产而日日招揽生意,老板和他的妻子只在周一、周三中午以及周末为来客敞开大门。没有都市里繁忙的节奏催促,两人的爱情就像那激流底下缓缓流过的水,顺其自然地到了白头。
你看,大城市里的爱情虽有它的光鲜亮丽,小城里的爱情同样可以光彩照人。只要“赚的钱足够生活,见好就收,不让工作压迫生活”,小城里的爱情也可以让人“足够潇洒”、“足够优雅”。这就是小城爱情的魅力。
人都害怕活在一种“不确定”的生活中,因为不知道自己处在一种怎样的环境、下一秒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其实,很多忧虑和恐惧,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地想要留住遥远的过去、想要求得一个虚幻的未来才会出现。
对过去的不舍、对未来的过度关注,往往让人忘记了当下这一刻才是能把握的、最重要的时光。
读过肖复兴的《正是橙黄橘绿时》,希望我们都能放下对岁月的执着。不论人生的列车行驶到哪一处,我们都能停下对前后方景色的好奇,轻轻扭头,从身旁的透明玻璃中,看看窗外正路过的那片平凡却又美好的风景。
正是橙黄橘绿时
暂无评分
肖复兴 / 2022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