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物质与精神文明“并驾齐驱”发展,在安徽亳州,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之中,做好教育群众、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切实用“脚下功夫”蹚出文明实践,用“真心实意”为基层群众送出实惠。(6月15日亳州文明网)
当前,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安排,各地正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加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就以安徽亳州为例,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建设过程中,着眼提升服务水平,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练好“脚下功夫”,切实做到脚沾泥土,多接地气。他们从群众关心的事、期盼的事、急需解决的事做起,宁可党员干部多跑腿,也要让群众少走路,不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练好“脚下功夫”,要脚沾泥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通过建设阵地、举办活动等多种形式,将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有效转化,让人民共享。而这个转化过程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遥控指挥”“隔空喊话”,更不是到基层“搞形式”“走过场”“走马观花”,需要党员干部、志愿者真正沉到基层、下到一线,脚沾泥土。要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把文明实践中心(站)建到村村寨寨,把文明实践活动送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的家门口,通过文明实践活动,让老百姓感受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密切党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练好“脚下功夫”,要多接地气。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其最终的目的是要见实效、得实惠。但从一些地方活动开展情况来看,有的成效并不十分明显,也无法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欢迎。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活动不接地气,与老百姓的需求相差甚远。一些地方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不分青红皂白,事前不做功课,不管老百姓需要什么、喜不喜欢,只是为了完成差事和任务。如此这般,怎能见到成效、受到欢迎。所以,各地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多接地气、多下基层,多与群众沟通接触。从与老百姓交心谈心中掌握群众所需所盼所想,然后“按单上菜”,这样自然符合老百姓的“口味”。
文明实践,贵在实践,重在“脚下功夫”。只有脚沾泥土,多接地气,多走近群众、贴近群众,文明实践才能花开遍地、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