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母亲在父亲的陪伴下先步行两公里,再坐大约15公里的公交车来县城,说是想给自己买件上衣。母亲的衣服,哪一件都可谓是“老字辈”的,多数恐怕已经七八年了,不是严重脱色,就是领口、袖口或衣襟多处磨破。她总喜欢贴身穿着的那件灰色线衣,大概不下十年了吧。也实在是早该买几件新衣服换换了。
我们先后去了几家服装店,母亲挑选试穿了几件薄点的外套。从颜色到款型,她大体觉得都还满意。而当销售员一一说出那一百二三十元、一百五六十元的价格时,母亲就说:“不买了!”说着就要离去。
我知道,一辈子生活清苦、又节俭惯了的母亲,并非真的不想买了。只是到了要花钱的时候,她又有点舍不得了。最终,还是在我的坚持下,才买下了一件。
父亲在姊妹六个中排行老二。他前头是我大姑――他的姐姐。而在他年仅十八岁时,我的爷爷就不幸跌下悬崖永远离开了人世。那时,正值60年代初缺吃少穿的艰苦岁月……
因此,尚不足19岁、同龄的父母自1962年结婚开始,就被生活的枷锁牢牢地套住,无可逃遁。多少个夜里偷偷抹泪、哀叹命运之后,白天他们却咬紧牙关,并肩携手,一起起早贪黑、没黑没明地卖力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养家糊口,含辛茹苦地拉扯着我的叔父和几个姑姑,一年一年渐渐长大……
平日里,父母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竭尽全力地调剂着一大家人的生活。他们总是把旧衣服缝缝补补,凑合着穿了又穿。我们姐妹三个长大成人后,穿过的有些旧衣服,依旧是被父母随便收拾一下,接着再穿。即便现在,一年四季同样也很少添置一件像样的新衣服。
直到去年大病之前,父亲才在我的母亲“逼迫”下丢掉了那件草绿色线衣。而说出来恐怕没多少人会相信,这件线衣,竟然还是在我上中学时穿过的,算起来已经30多个冬夏过去了啊!因为是尼龙材质的,在我看来结实得根本就穿不烂。它却被父亲风里雨里穿着上山下岭,两个袖口处多年前就一绺一绺的,用剪刀修剪一回管不到几个月,偶尔又明显地耷拉在手背上。
这些年来,我们所穿的衣服尽管不是太好,而哪一件价格少说也在一两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孩子们买衣服的标准,相比我们,则简直更高一筹,而且差不多穿一两年就不穿了。看着实在觉得可惜!也许正因为如此,每当我看见年过古稀的父母亲,仍然穿着几十年前的旧衣服时,我的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同时,我又在深深地自责,且意识到,如何教育好子女责任之重大!
而今,出生于60年代末的我,骨子里多少也有点父母的秉性――有的衣服穿了多年,同样也迟迟不肯扔掉。我想,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除了我也曾有过近二十年穷苦日月的亲历而外,主要还是因于父母节俭传统潜移默化的长期影响吧。五年前去深圳,定居那里的兄弟曾送我一件白色短袖,至今虽然看着旧了点,而仍被我洗得很白净,穿了一夏又一夏。
父母一生务农,生活十分艰辛清苦,晚年又都体弱多病,除了老家靠近坡根那三间沧桑满目的砖瓦房,几乎再没什么给我们留下。而他们的节俭勤劳的风范与美德,又岂不是一种无形而宝贵的财富,将使我终生受益。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得使之永远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