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柠檬和西瓜
9月的一场凉风,提前惊扰了北京的秋天。
周末回了一趟母校,主干道上的一排排法国梧桐已经开始掉落叶了,但路中间高悬的红色新生欢迎条幅在阳光下倒是格外显眼。
我突然想起曾在我公众号后台留言的一个女生。
她说她今年要上大二了。
因为当年父母希望自己毕业后可以做一名老师,便报考了当地的一所师范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
她的高考成绩比录取分数线足足高出了好几十分,按道理,学业上本可以轻松应对。
但没想到,一年下来,成绩一直不太好,那些文字里的玄妙在其他人眼里是如此妙趣横生,到了她这里,都成了找茬的冤家。
别人大谈对一些名家和文学作品的喜爱,她完全无感,只是在考试前死记硬背他们的生平履历和代表作。
她说,我也想努力学好,甚至比她们还用功地去复习,但就是效果差啊。
我又问她,你会去读一些课外延展的作品吗?你平时喜欢写作吗?
过了很久,她才回复我说,我实在不想再去研究课本之外的了。
在后来的交谈中,我慢慢了解到,她高中学的是理科,数学一直非常好。
她平时喜欢看经济新闻,最羡慕的是那些做金融分析的人。
你看,她一直焦虑于自己为什么没能做到和别人一样,把汉语言这个专业学好,但从来没有想过,不是她不行,她其实只是不喜欢啊。
于是,我建议她早点准备跨专业考研,尤其考虑跟经济学相关的专业。
很多人都容易陷入到这样一个误区,到一个新环境里,如果我做的不够好,就一定是我的问题。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自己已经身在比较的环境当中,顾不得别的,只想着迎头赶上。
但如果能跳脱出来去看,或许更容易发现问题的实质。
就像我的朋友拼命小姐。
拼命小姐的文笔从小就好,基本上是在“才女”的环绕声中长大的。
在校期间就一直是校园文学刊物的主编,因此一毕业,就入职了一家非常知名的门户网站,做文化频道的编辑。
最开始她还不太熟悉业务,但很快就做出了感觉,一年下来,策划了好几个有深度有趣味的专题页。
只是没想到,转年文化频道就和另一个频道合并了,拼命小姐则被公司调到了社会新闻的编辑岗。
从此,她就变成了每天追热点,起夸张标题,时时盯着每一篇文章流量的人。
新工作要求的是快速反应、及时出稿以及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对于内容本身并不做太多要求,准确无误即可。
再到后来,只要一有热点事件,她还要被立刻安排出去采访,或者电话连线专家之类。
一开始的新鲜劲儿过去后,拼命小姐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
她会在深夜归家的时候自己趴在床上哭一会儿,释放下情绪。不过第二天,仍然会给自己打满鸡血说,为什么我不就不行,我并不比别人差。
她有太多不甘心,哪怕她早已对这份工作失去了任何兴趣。
别的同事听到有新闻发生都两眼放光,充满兴奋。她呢,则是心里一惊,怎么又出事儿了。
这就是差别。
她的能力并没有问题,只是她更擅长用较长周期有计划有安排地产出高质量、有创意的东西,提供精品的内容,而不是即时性的新闻和争分夺秒的采访。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而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使劲儿地去逼迫自己,只会越努力,越无力。
曾经,有一个男孩子出生在布拉格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里。
他性格内向、懦弱,看起来丝毫没有男子汉的气概。他还非常敏感多愁,老是觉得周围环境都在对他产生压迫和威胁。
男孩的父亲竭力想把他培养成一个标准的男子汉,希望他具有风风火火、宁折不屈、刚毅勇敢的特征。
在父亲那粗暴、严厉且又自负的斯巴达克似的培养下,他的性格不但没有变得刚烈勇敢,反而更加懦弱自卑,并从根本上丧失了自信心,致使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对他来说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灾难。
他在困惑痛苦中长大,整天都在察言观色,经常独自躲在角落处悄悄咀嚼受到伤害的痛苦,小心翼翼地猜度着又会有什么样的伤害落到他的身上。看到他的那个样子,简直就没出息到了极点。
然而,令人们始料未及的是,这个男孩后来成了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他就是奥地利的卡夫卡。
内向、懦弱、多愁善感的性格,反倒让他更好地从事文学创作。
他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艺术王国,在这个精神家园里,他的懦弱、悲观、消极等弱点,让他对世界、生活、人生、命运有了比别人更尖锐、敏感、深刻的认识。
他以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压抑、苦闷为题材,开创了一个文学史上全新的艺术流派——意识流。
在他作品中,荒诞的世界、扭曲的观念、变形的人格,都被解剖得淋漓尽致,他也给世界留下了诸如《变形记》、《城堡》、《审判》等许多不朽的巨著。
卡夫卡终究是幸运的,他在最后找到了属于自己该走的路。
而我遇到过太多人,他们稀里糊涂地进到一个职业领域,便开始不顾一切地努力,一旦停滞不前,就开始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中,反反复复,走不出来。
这其中可能是努力的方法不对,更多的是努力的方向不对。
你有没有想过,不是你不行,而是你走错了路啊。
黄渤唱了十几年的歌,默默无闻,却阴差阳错从一部电影开始大红大紫;《老友记》里的Rachel,做服务生总是做不好,不是弄洒了咖啡,就是打碎了盘子,最后却在时尚领域一路开了挂。
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就像找到一双合脚的鞋,这世界上,有的鞋光鲜亮丽,有的鞋普普通通,有的鞋奇形怪状。
但只有适合自己的鞋,才能带自己走最远的路。
如果你已经足够努力,却还没有看到效果,或许你需要的是停下来,重新选择一条新的路。
而不是告诉自己,我其实可以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