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日,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生发布了“睡眠令”。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教育部要求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据新京报报道)
睡眠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至关重要,良好的睡眠不仅能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还能促进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发展。强健的体魄、愉快的情绪、良好的生活习惯,均与充足的睡眠密切相关。然而当前,越来越多孩子却被睡眠问题所困扰。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欠佳、睡眠环境不良等等,让孩子睡个好觉的社会呼声也越来越高。
“睡眠令”的出台,无疑是对这一呼声的积极回应。《通知》针对当前中小学生的睡眠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作出了规定、提出了要求,包括加强科学睡眠的宣传教育、明确学生的睡眠时间要求、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加强浓重睡眠监测督导等。
可见,睡眠问题绝不单纯是孩子个人的事,而是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因素和环境的影响。根据《2019年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健康白皮书》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孩子睡眠的因素很多,包括:作业时长、晚餐时间、家长辅导作业时的情绪、家长睡眠质量、家长电子产品使用程度、孩子电子娱乐时长以及学生睡前活动。其中繁重的课业占到67.3%,电视、手机、电脑等占到27.1%,噪音、声光、空气等睡眠环境因素占到24.8%,家长睡眠状况对孩子的影响占到18%。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要破解孩子睡眠不足的“老大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共同担责。作为家长,是给予孩子陪伴最多的人,也是影响孩子睡眠质量的关键施策人。既要帮助孩子科学合理地规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睡眠习惯;也要管理好自己,多用正面情绪、科学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在言传身教中传递给孩子更多正能量、好习惯。
作为学校,其教育教学活动都应以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和首位。要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通过“睡眠令”的实施,客观上也有助于倒逼学校和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只有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推动“睡眠令”的落地。
校外培训、游戏同样要为学生的睡眠让路。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应科学合理,不该强行挤占孩子必要的休息时间,更不该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形式变相布置作业,增加额外负担。针对电子产品成瘾问题导致的睡眠不足,各游戏、短视频、直播等泛娱乐平台也应担起企业公民的主体责任,在保护下一代上出力献策。
一道“睡眠令”,喜在出台、贵在执行。它不仅仅是一份承诺书,更应成为切实给予孩子睡眠保障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