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91个中国人以捐献遗体的方式“在至暗时刻迈出勇敢一步”,帮助世人认识了新冠肺炎的发生发展机理,永远留在了武汉。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国家卫健委病理专家组组长卞修武在武汉主导了大部分遗体解剖及病理检查和诊断工作。他表示,“与病毒作斗争的患者及其家属都值得称颂”,捐献志愿者是“勇士”“英雄”,为国家乃至全人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医学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4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说,“常规捐献中,一个人的器官最多可以救几个人,在烈性传染病流行时期,捐献遗体的科研成果可能拯救无数人的生命,价值不亚于烈士。”专家的肯定是对这91位捐献志愿者的极大褒奖。
长期以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弗敢损也”“死者为大”之类的传统观念,无形中给遗体捐献造成了重重障碍。当前,我国抗疫形势稳中向好,为抗疫事业作出贡献的“勇士”“英雄”都会收到如潮的掌声与欢呼。然而,不少患有新冠肺炎的遗体捐献者的家庭却并不愿意公开这一“英雄行为”,他们有的遭遇了亲人的不理解,被认为不孝,有的遇到“网络暴力”,被误会为“拿亲人的身体换名利”,于是大多选择沉默。
疫魔突袭,武汉“封城”,陷入至暗时刻,这91个中国人遭受了烈性传染病的残酷折磨,最终不治,但在人类的重大灾难面前,他们胸怀大爱,默默无闻地走在抗疫最前线,让医生在志愿者身上探寻病因,寻找战胜疫情的武器。遗体捐献者的家属不仅要忍受失去至亲的痛苦,还要面对一些人的不理解乃至排斥,但他们义无反顾地在遗体捐赠书上签字。正是有了这些人的无私奉献,中国的新冠肺炎疫苗研究才能快速进行,并取得了重大、有效的科研成果,他们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抗疫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遗体捐献者是平凡的,他们是千万城市人口中的“沧海一粟”,不为人所知,但他们是剖析新冠病魔的“大体老师”,是特别的抗疫英雄。遗体捐献者及他们的家人在重大危难之时展现出超常的勇气和大义,感天动地。他们的壮举是武汉精神、抗疫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中国抗疫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统计,我国2020年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首次破百万,是前八年的总和。在过去,由于部分民众对捐献器官的错误认知,使得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存在严重短板。如今,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大幅提升,标志着旧观念的变革和现代文明的传播。其中,这91个中国人及其家属在无形之中起到了带头、引领作用,他们的名字、事迹理应铭记在册,铭记于心。
器官捐献,让生命得以延续,让医学得以进步,被誉为阳光下的生命接力。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遭遇重大危机,也让国人空前团结,亿万平凡人身上散发出的“勇士”微光,凝聚成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我们要大力宣传这91个捐献志愿者的壮举,关爱他们的家人,让特别的抗疫英雄激励更多人砥砺前行。此外,还要推进遗体捐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大力倡导慈善、仁爱的志愿者精神,弘扬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用制度措施激发更多人奉献大爱,促进我国的器官捐献事业不断发展。(王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