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在《致谢》中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大批网友。(新华网 4月19日)
从生活的家徒四壁,下雨时只能用竹笋壳防漏雨,上学后经常无奈拖欠学费,到亲朋的相继离开离世,生病时的无人照看、穿着破旧的衣服打寒颤,《致谢》作者吃过的苦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而在感动之余,《致谢》留给人们更多的是思考:读书的价值。因为作者即便“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快扛不下去了”,但他最终实现了梦想,“从大山走出来”了,而那条引领他通往山外的最好的路就是读书。
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把这句话放在《致谢》作者身上,那就是“如果人生之路真的有捷径,读书可能是改变命运最好的路。”《致谢》的作者虽然生活在生离死别和贫困的环境中,但“在煤油下写作业或者读书是晚上最开心的事情”,那份开心里有他对读书的渴望和珍惜;“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那些奖状里有他对读书的付出和努力;“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那份信念里有他对读书的期待和梦想。而这些正是读书的力量所在。
读书从来都不是知识的简单攫取,其背后有“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的滋养、“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丰富、“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艰辛、“读书不觉已春深”的勤奋。通过读书,可以教会孩子成长成才的知识、带给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扩宽孩子感知世界的眼界、引领孩子追逐梦想的方向,让孩子能够以书为梯,一步一步登上梦想的灯塔,在眺望中感恩曾经的人与事,在攀登中“作出点让鄙人生活更美好的事”。《致谢》的作者就是万千“孩子”中的一个,他始终一路向前、追逐梦想,回首过往、心存感恩,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实现了梦想。
读书能干什么?《致谢》就是那本能够引领孩子走好读书之路、为梦想不懈奋斗的“活教材”,作者用最真实的生活给出了最生动的答案:读书能够涵养生而为人勇敢、坚强、感恩、奋斗的良好品质,为实现心中的梦想筑基搭梯。对于所有的孩子而言,读书都是通往梦想最好的路,对于农村的贫困孩子而言更是如此。“再穷不能穷教育”,随着教育扶贫的举措一项项落地落实,教育通道日益畅通,读书早已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相反,在教育资源日益丰富的当下,更当警惕“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抬头,努力让所有的孩子看到读书的力量,自觉踏上通往梦想的读书之路。
梦想是在奋斗中实现的,读书是孩子实现梦想的最好奋斗方式。希望所有家长和孩子都能从《致谢》中感悟读书的力量,不畏惧眼前的苦难,不迷茫奋斗的未来,坚定读书之心、踏实读书之步,用读书的奋斗方式追逐美好的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