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说,只有不断地行走,才能明白旅行的意义。人生亦然。丰满而成熟的灵魂能给旅行者一双广角似的眼睛,丰富着行程的广度,也能给旅行者一双长焦般的眼睛来探索旅行的深度,所以,无论是怎样的一场旅行,请记得,带上你的灵魂上路。 时常我们的灵与肉并不同体,我们要么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要么走得太远灵魂迷失了方向,我们成了“迷途的羔羊”。走在人潮如水的大街上,那些与我们擦肩而过,眼神空洞的,都是丢了魂的人。我们忙着生活,努力活出我们所期望的该有的生活,却忘记了去问一问我们自己,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忙着解决物质需求,努力解决与他人之间的问题,却常常忽略了解决我们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然而无论你是否想过,是否愿意,终有一天,我们都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内心和灵魂,除了幸福我们似乎什么都有,这种悲哀似深夜里一个人哭醒那般令人痛入骨髓,悔不当初。 灵肉一体的人是幸福的。不如意事常八九,有些人你看不懂,有些事你放不下,那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太少,还不明白放下不是放弃,而是找回自己和灵魂的一种方式。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我们还是当初的那个自己吗?学会放下,你才会真正地明白:你,我,他,其实并没有我们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你要知道皮囊的欲望太重,我们的灵魂常常负担不起,只能出走。灵与肉在俗尘的烟火里常常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灵魂是娇嫩的,禁不起红尘烟火的熏烤。有一天,倘若我们忽然觉得生活似乎少了些什么,却又说不清到底少了什么,我们不妨敲一敲心门,看看我们的灵魂可在。灵魂以出走的方式提醒我们,是该关心,喂养一下我们的灵魂的时候了。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你不走,灵魂会走。倒不如带上灵魂上路,去走一走,看一看,来一场灵肉一体的旅行。 这些年,走过一些地方,拍过令我心广神怡的风景,遇见过很多有趣的灵魂,然而无论我走得多远,身后总有一根无形的细细的长长的线牵拽着我,就像风筝无论飞得多高多远,只要线不断,风筝还是会回到起飞的地方。我想,旅行不是离家出走似的逃避。见天地,见众生,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在异域的时光里清洗一身烟尘,带着干净的灵魂归来,在滚滚红尘中开启人生下一段旅程,这便是旅行对我的意义。 找一个可以放下很多人和事的时间,走进一方陌生的天地,带上灵魂开始一场旅行。见天地,见众人,见自己,是喂养灵魂的一种好方式。一场好的旅行能让我们的灵魂变得丰满而轻盈。与“去哪儿”相比,我更看重的是“与谁去”,与“带着灵魂上路的有趣的人”一同旅行,平凡的行程也会兴趣盎然,反之,再好的行程安排,也会变得素然无味。有趣的人识趣,行程中,你看天,我看地,你发你的呆,我看我的景,抑或是你喝你的酒,我品我的茶,会意时相视一笑。景是好景,酒是好酒,便是一场灵魂喜欢的旅行。 当我们远离人群,一个人静静地在夜的深处,或是破晓的曙光中醒来时,尚未弃皮囊而去的灵魂一定会凝望着我们的孤独。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孤独的,我们的热闹,和所谓的快乐开心就像是为孤独精心化的妆容,禁不起风雨的和泪水的冲刷。我们在孤独中成长,在孤独中成熟,也必然在孤独中老去。最终,我们不得不与孤独妥协,看清了这一点,我们便能坦然地与孤独相处,在孤独中与灵魂相遇、相知。很多人都走过了这个阶段,有人想让后来者明白,所惜少年不知愁滋味,识得况味已无言。世事往往就是如此吊诡,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如我这般聒噪者只是一知半解罢了。所以我努力学着让自己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分的时间一个人独处,知我者知道我并非清高,而是我知道,一个人静静地待着才能遇见自己的灵魂,学会放下才守得住灵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年前我读出的是孤独,而今我读出的却是与灵魂的共舞。“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是与灵魂的际遇,对话之后的欣喜。 灵魂是需要孤独来喂养的物种。带上灵魂去旅行,宜静不宜闹,要能入“心远地自偏”之境,方能会的“清欢”的滋味。东坡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林清玄则说,人间最美是清欢。相隔900多年的两人为什么念念不忘的是“清欢”?或许,清欢本是生命最初的底色,是灵魂最喜欢的况味。带上灵魂觅清欢,才是人间最美的,最好的旅行。
【编者按】: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形成的文字,分享“带上灵魂去旅行”,给人以教益和人生思考。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