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大了,母亲老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却永远不会褪色和凋谢。5月12日,又一个母亲节的到来,我相信在这一天,所有人都会给自己的母亲送去最真诚的祝福,温暖而又美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说说我那三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如果要问我怎么来形容她们,我会毫不犹豫地用“坚强、勤劳、善良、节约、朴实”来形容她们。这些词用在她们身上真的远远超出词的本意。 先来说说那个给予我生命的母亲,这个母亲我会用坚强来形容她。 感谢母亲把我带到这个世界,可是她只陪了我不到一年,就匆匆的离开了这个让她终生难忘或许终生也不愿意再忆起的地方,甚至没留下任何印记给予她这个儿子,儿子对她的记忆也只能随风。 母亲出生在那知识匮乏的年代,近乎净土一般的大脑,对知识的渴求成为了一种高度,高的只能膜拜;而对于那些“稀缺”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她们也是尊重加崇拜。为了生存,母亲像那个时代里众多农村妇女一样,挣扎于现实的“纠葛”里,尤其是处于青春期里的她们,在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她们还是逃不掉父母“明媒正娶”的笼子。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对当时的农村来说是一种冲击,这种冲击不仅仅在于壮大了农村劳动力,而且在思想领域也似乎是刮进了一股春风,让人们感受到了不同的风景。这种近距离地高度融合,让青年人发生了全方位地碰撞,思想的交流催生了感情的萌发。母亲就是在那种情况下,认识了一位来自上海的知识青年。 怀着一腔热血,同样也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他们都在未知的世界里挥洒青春。那是一个有梦想的年代,也是把理想高于天作为自豪的年代。他们正在编制自己的未来,“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是对那个年代关于浪漫的印记。高高的谷堆场上总会影影绰绰的成双入对,可能也就是因为这,那些朴实憨厚的农民对知识青年有了误解,心中有了“都是些不正经人”的定调。 热恋一旦开了头,是八头牛也拽不回来,那些关于爱情的故事,无论悲剧还是喜剧,在现实里就是情景剧。压制了几千年,悲剧还是一幕幕的上演,而且越来越“悲壮”,越来越离奇。 如果说这场悲剧有什么结果,唯一的见证就是我。最终因为“知识青年返城”,母亲不得不把我送了人。于我是一种残忍,但是对于母亲而言,可能是无奈当中的最好选择。 生我可能也爱我的那个母亲,就这样走了,走的匆忙,走的也许遗憾。我能做的,唯愿母亲在那个或许经营了一辈子的家里,永远快乐,永远幸福。 再来说说我第二个母亲。这个母亲我会用善良,节约和坚强来形容她。 父亲家里是祖辈穷,穷的都没人敢给提亲,30了都没找到媳妇,那个年代可没有“剩男、剩女”这一说;母亲不能生育,经过热心肠的乡邻撮合,他们走到了一起。后来,经过有善缘的人牵线,父母收养了我,这个非常有缘,而又极不容易的家庭终于建成了。 穷怕了的母亲,在她的眼里全是钱、钱、钱,除了钱还是钱。记得小时候,母亲就是从牙缝里省钱,养鸡下蛋,全部攒着上街去卖了,就是家里有了病人,也是舍不得吃,都是拿去换钱。能吃上鸡蛋,那得等清明时候,一年一回,一人一个。母亲天生身子弱,但是母亲还是喜欢凡事亲力亲为。每天凌晨4、5点就起床,拾掇些零活,赶上农忙,就更顾不了睡觉了。父亲是农活的好把式,揽手里的地也多,但活计再好也架不住遇上孬天气,为了赶活,父亲想找人帮忙,但母亲死活不肯,都是自己硬靠,还不是怕请人得花钱。 母亲的勤劳换回了我家的“五间大瓦房”。在她的身上我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点滴积累,一个人只要勤奋肯吃苦,总能过上好日子”。母亲一生单薄,我也意识到她内心里的压抑,无论我们母子关系亲疏如何,我知道母亲都难以过“养子”这个坎,所以,凡事我都小心,尽量避免让母亲难堪。但是父母的确感情不好,我从小就是在他们的吵吵闹闹里度过的。用母亲的话说,就是“要不是为了孩子”,她可能早就“走”了。每每想到,母亲为了一个“养子”而忍辱负重地活着,我就感觉愧疚了母亲太多太多...... 母亲对我们的爱永远是最伟大的。如今,偶有回首,才发现童年的欢乐是朦胧不清的断章,很多事情都是记着一些忘了大半,真正清晰的是成长路上,母亲教导我们的点点滴滴。 最后,再来说说我生活里的这个母亲,准确的说是我二姨,她是我母亲的二姐。这个母亲我会用善良,勤劳和朴实来形容她。 由于养母的特殊,其实我从小更多的时间是在二姨家过得。所以,我和二姨的感情很深,有一个阶段,甚至都感觉出“表哥、表姐他们有点吃醋”。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二姨往往都是留给我,理由是“你们表弟还小”,其实我懂得,最小的表姐和我同岁,可能就是因为母亲的原因吧,所以二姨“感到不担事份”,也是陪着小心的意味。 后来大了,但是在二姨眼里,我似乎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即使后来我都结婚了,她每次来我家还是习惯给我留些好吃的。从小,二姨就爱给我做衣服,她的针线活是出了名的好,尤其是做鞋,棉衣,二姨的针脚细,匀称,做出来的还样式好。我都十三、四了,还穿过二姨做的衣服。每逢春节、中秋二姨都是来串门、走动,要不就是带我去她家,让我感觉不到自己的孤独。别人家小朋友有新衣服穿,我也有,别人家小朋友有压岁钱,我也不少。她用她简单的爱来温暖我,让我感觉母爱的温馨,这样的爱一直陪伴着我成长。 二姨能干是村邻街坊的“口头禅”,里里外外,她把家里、地里都收拾的妥妥当当的,尤其是那个小菜园,二姨整饬的一年到头缺不了菜,还分给亲戚朋友吃。二姨就是这样一个很简单而普通的人,她把自己的爱默默给了我们。本家有一个孤寡老太婆,二姨叫她“三奶奶”,她就当成了自己的亲老人,年年伺候着,如果是生病了,二姨就一天到晚去照料着。家里人口多,那一摊子就够忙了,但二姨还要额外地照料这些,她没对任何人说过苦与累,天天乐呵呵的。我的二姨不仅默默爱着我们,更爱着她的父母、老人。过年回家看望二姨的时候,她已经满头银发,背也驼了。八十的老人了,我心疼了,我知道二姨这些年真的很操劳,要照顾那个并不富裕的家,又要牵挂着我们,而自己却慢慢在变老。在二姨身上,我真的知道了什么叫孝敬,什么是勤劳。 在外漂泊的我已经不是孩子,可在那一刻我感觉此刻的我住在二姨的心里。尤其在我的养母去世以后,二姨对我倾尽了母爱,她时刻都在用自己风烛之年的余力尽量维护着一位母亲的“尊严”,我能体会到二姨的心。 这就是那三位可爱的母亲,我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来描写她们。值此母亲节之际,我只能用最朴实的话语来表达我对她们的爱。小时候不知道怎么回报母亲,但是母亲对儿女的爱一丝一毫都渗进我们的心底,现在长大了,唯有把我们的爱如流水般回报给亲爱的母亲,如果有可能。 最后,祝我们的母亲们永远年轻,也祝愿我那天国的母亲一切安好。
【编者按】: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日子好了,母亲却不在了——这是多少人的感叹。作者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人间大爱,笔下三位母亲,或许各有各的无奈,她们经历了动荡、贫穷、落后,然而心底善良不变,对孩子的爱不变。由此也为作者有一颗宽容、感恩的心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