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哪一天,巷子口来了一位老人。 老人大多时候倚墙坐着,有时候笑容满面的自言自语;有时候又沉默无语的凝望着远方,累了困了就闭目打盹。刚开始几天,我也没有在意,以为是精神失了常的人,在巷子口呆上一阵子就会走了。 路过老人时,我总是小心翼翼,能离远一点就尽量离远一点,生怕老人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伤到我。不过,我的一切想法都是多余,在老人身边来来往往几天,老人看都没有看过我一眼。 再后来路过老人,我的胆子大了许多,也开始关注老人。老人一身灰黑的衣服,满脸沟壑写尽了岁月沧桑,头发花白,梳理的还算顺溜,微驼的身躯干瘦黝黑。老人靠着墙在打盹,身边摆放着两三个白色纸质手提袋,袋子里应该是老人出门时拿的换洗衣物,手提袋袋口上面用报纸盖着。看了老人的头发和整理好的手提袋,我知道老人不同于街头上流浪的那些人,一个人风餐露宿几天,还能把头发和随身物品整理好,说明老人是清醒的。 一连几天的暴雨,下的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仿佛空气中都能拧出水来。晚上路过巷子口,看到老人抱着腿蜷缩在地上,瘦弱的身体蜷成了一团。看到老人这样,我的心口一紧,自然反应的往家里跑。 回到家里,我翻箱倒柜找出一套不常用的被子和一件厚点的长外套,又急急忙忙下楼送给老人。老人接过我手里的被子和衣服的同时,不停地对我哈腰道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老人的感激,让我羞愧难当,给老人的东西,本来就是我可用可不用的。一直谨记着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明是没有价值的东西,却换来老人最宝贵的感恩之情,我受之有愧! 我一再叮嘱老人,睡觉的时候,地上一定要垫被子,凉了就盖厚衣服。转身时,老人说:“大姐,你家里有没有塑料袋?给一个我明天装被子和衣服。”我思量一下,虽不确定家里有,但仍然满口答应回去找。 回到家里,又是一番翻找,但是没有找到老人需要的塑料袋。没有办法之余,我只好把家里大些的胶袋拿了两个。出门的时候,记起家里还有刚买水果,复又折回来,拿了几个桃子和火龙果,想以此弥补一下老人对我的那份感激。 下楼的时候,忽然想起楼下邻居经常卖塑料袋装的东西,她家里应该有塑料袋的。随即敲开门,找邻居讨要了一个,把塑料袋和水果递给老人的时候,老人又是一番千恩万谢。老人的感激,总是让我难以承受,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东西,就让老人对我付出最美好最纯真的人间真情。这样厚重的感恩之情,我哪能坦然受之。其实,更应该说感谢的是我,是老人的出现才让我知道,我还没有麻木在现在这个薄凉的世界里。 和老人打过一次交道之后,我更加关注老人。上下班时,我都会多看几眼老人,看老人有没有什么需求是我能帮上忙的。路过老人两天,我的内心满是温暖和感动,人心并不薄凉啊!我看到老人身边的袋子里,有面包水果和一些吃食,这些应该都是附近的人送给老人吃的!看到老人不缺维持生命的食物,我的心里踏实了许多。 上班的时候,和同事说起买了一个很大的石头西瓜,放家里都不敢打开吃。西瓜太大,吃又吃不完,丢一部分又可惜,同事笑着说:“这还不简单,打开了送一半左邻右舍吃啊。”不是没有想过分给邻居吃,而是现在特殊时候,不敢轻易把打开了的食物送人。不过,同事的话,让我想起了那位老人,怎么忘记了如此炎热的天气,西瓜是老人需要的啊! 想到老人,就顺着和同事说了起来。同事好心的说:“你还是少和这样的老人打交道,少给她送东西,送她送习惯了老缠着你怎么办?现在这样的人你见得还少吧?”听了同事的话,我心里一惊。是啊,现在有太多好心变成坏事的案列,要是老人也是这样的人,那我岂不是要惹麻烦上身了。 同事的话,让我又变得小心翼翼。再路过老人时,我加快手里的电动车油门一溜烟地跑,强迫自己直视前方,不去看老人的那一边,生怕扭头看一眼老人就搭上了我。这样来来往往两天,我时常扪心自问,这样的逃离真的能心安理得吗?那些送面包送水的人,一定没有我这样的想法吧! 本土作家陈雄老师在《走过乞丐》一文中说,虽然他看了毕淑敏的《坦然走过乞丐》,但还是无法做到坦然走过乞丐,即使真的是被伪装的假乞丐骗去了几块钱也无所谓,至少自己内心是坦然的。有的人为什么可以对一些玩忽职守的人给国家造成几千万元损失却表现得宽爱有加,而对被所谓的假乞丐不依不饶?陈雄老师说:“我不能坦然走过乞丐,即使我的爱心、善意一不小心被‘假乞丐’利用,我也不后悔,因为它证明在这个世界,我还有爱心,还有善意。如果有一天,我们都没有了爱心,没有善意,那才是比被人利用更可怕的事情。” 想到这里,我惭愧难当。晚上出去散步,特地买了一袋可以放久一点的水果,拿过去的时候,老人正在吃从哪里收集来的剩菜剩饭。几天的风餐露宿,老人越发干瘦憔悴;看着老人满脸的倦容,我不忍直视,也不敢看老人碗里的饭菜。匆匆放下手里的水果,飞也似的逃离老人身边,我承受不起老人的谢谢,也怕看到老人无家可归的落寞。 我不知道她是谁家的奶奶,不知道她是谁的老伴,也不知道她是谁的母亲,但我希望她能被温柔以待,希望她能拥有平常人的简单生活,更希望世人皆有家可回!
(责任编辑:副主编)【暗香】愿世人皆有家可回(散文)
浏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