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旧可叙,不如保持记忆中的距离

浏览 13

【一】

“是你吗?”

“黑色连衣裙。”

散步到某条街道的时候,手机里忽然跳出这么两句话。我停下脚步,看了看发信息的人名,再看了看周围,并没有看到面熟的人,故而给对方回信息:“你在哪?”信息发出去的时候,我已经继续往前走,至于耳机里的歌则一直没停过。

路上的行人不多不少,我在人与人之间穿行,期间偶尔回一回信息。天上开始飘雨的时候,我已经在路边一家陌生的豆花店喝了半碗豆花,手机里收到的信息也变成了:“改天有空一起吃个饭?”

彼时,我手机里的歌自动切到了下一首,我看着新歌的界面发了片刻的呆,回过神之后回复:“不了,时间不多,也没什么必要,谢谢。”

【二】

有些时候,我会莫名收到一些老同学的信息,对方一开始会用两三句话表达自己对学生时代的怀念,后来话题就莫名变成了问工作问生活问所在地,仿佛是固定套路似的,最后总会绕到吃饭的话题上,不知是出于礼貌,还是出于无聊,亦或只是想打着吃饭的幌子解决一下自己的情感问题。

前一分钟还感叹着对方似乎不再是记忆中那个爱玩闹的无理少年,转瞬就想感叹或许对方不是不爱玩闹,不过是换了一种玩闹方式,仅此而已。

或许我的感叹有些片面,毕竟对方之于我只是一个模糊而又陌生的存在,毕竟他只存在于我遥远的记忆里。

记忆中,我们只是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个教室一起学习了三年。三年时间里,我们并未有过任何交集,话也没交谈过两次,更没有共同好友。中学毕业至今的十余年里,更是一丝联系也无。

本无旧可续,不如保持记忆中的距离。

我对朋友其实有点“爱憎分明”。对于出现在我生命当中、对我重要的那些人,我不时会主动去联系对方,不管相隔多远,有机会还是想去看看她是否变了模样。而一直没有关联随后被时间连带着短浅记忆一同冲走的那些人,偶尔的联系基本也各怀目的,邀约则是能拒则拒。因为不想给自己添不自在,也不想给对方找麻烦,更怕打扰记忆,各自在各自的世界里努力生活,才是最舒服的状态。

【三】

忘记自己已经婉拒了多少个同学的婚礼邀请,我父亲还曾感叹过我有些傻,告诫我说朋友多一个总比少一个要好。

我不理论,因为很多事情只有自己才会知晓,比如,即便我钻进回忆里搜一遍过去也搜索不到我与那些发来婚礼邀约的人有过什么交集。跟那些女同学在夜间宿舍里说的睡前悄悄话,醒来仿佛没说过,跟那些男同学在课间接触过的视线,转过身就移到了别处。那些熟悉的语气和声音,在我后来的岁月里都没有影子。

在说不上漫长的成长岁月里,我已经懂得,如果对方想忘记你,哪怕你在她的同学录里写满了“勿忘我”也无济于事。这就有点像二人的感情,如果你心里没有他,哪怕他再如何穷追猛打也没办法。彼此连朋友也算不上,我不认为我们应该再有什么交集。我不愿意看到陌生又社会的脸,也不想喝尴尬又苦涩的酒,我只想让我们的记忆停留在那里,简简单单的,最好谁也别打扰谁。

【四】

“别说话,吃自己的玩自己的。”

这回,聊天的话题断在我这里,同学回了个“好的”便没了后续消息,我端着还剩小半口的豆花走进蒙蒙细雨里,属于夏天的歌塞满耳朵。夜晚很黑,路很滑,可是有温暖的声音相伴就不会害怕。

我已经长大,不怕鬼怪传说,不怕黑暗角落,也不怕孤单寂寥。我该做自己坚持的、喜欢的、让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那些没必要来往的人、没必要的社交、没必要的叙旧场面,不该给自己安排的就别给自己安排。

乐活派的自己,要一如既往地乐活着。

(责任编辑:副主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