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真是特殊的一年,就连夏天也少了往年炙热的味道,本该少雨的季节却总是阴雨绵绵。早上起床时,天气还是晴好的,云彩下的太阳可以作证,不曾想,十点多钟时,乌云却硬生生地挡住了太阳的光芒,路过的风中,也掺杂着秋天特有的清凉,还带些乌云压境的紧张。 中午过后,接到上级任务,必须进村入户,摸底了解精准扶贫户家中近几年的受教育情况以及享受教育资助的项目。听到这项任务,本该休假的我们,心情和外面的天空一样,还有更加不幸的事情,便是大雨也前来跟着捣乱。可任务不能延缓,时间比较仓促,不管多大的雨,我们都得立即出发。好在乡镇府很是配合,驻村干部打电话给各社社长,让各社社长带领我们一同前去。 接待我们的社长是个朴实而地道的农民,大概有六十多岁,纯粹的好像身边的土地,不掺一点假,看样子刚去干过农活,衣服没来得急换,是匆匆赶过来的。头发随意地蓬乱成一丛草,额上的皱纹足以夹死只蚂蚁,初见我们时不大说话,但和蔼可亲的笑容早把一切不好的印象已经掩盖。虽是个下雨天,但挂在社长脸上的随和让我们放下了最初的担心,也提足了精神。 按照我们清理出贫困户的名单顺序,社长带领我们走进了第一家。这户人家住在公路边,条件相对较好,推开大门一看,院子挺大的,里面的瓦房应该有些年月,但还算齐整。听到我们的说话声,从一扇门后挤出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模样周正,个头较高,如果稍加打扮,肯定年轻帅气。我们还未开口,村长刚一说明来意,他就骂骂咧咧:“成天往我家跑,把我老婆也领走了,一天闲的没事吗?”我未等他说完,赶快退到大门外,其他人看到如此情况,也就准备离开,他还倒好,硬是用不待见的话语一直把我们送到公路上。 我就悄声问社长,他家是怎么回事。社长叹了口气,对我们说起他们家的不幸。这个男子的父亲曾经也是村里有本事的人,不但种庄稼是一把好手,而且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他都出头露面,热心相助,虽然他的老婆智商不够,懒散成性。两个儿子小的时候,一家四口,家境还算可以,到了大儿子,也就是我们刚才见的这位成家立业时,东托媒,西求人,好不容易攀得一门亲事,可人家张口彩礼就是二十多万。无奈之下,做父亲的仰仗自己积攒的人脉,七拼八凑,才拼尽全力娶个儿媳回家,但是烂帐一大堆。只要媳妇有了,做父亲的累死累活还债也心甘情愿。但好景不长,花了二三十万元娶回来的媳妇走了,从此再也没回来。刚开始,村上没人在意,等到有一天发现这位做父亲的站在村口乱骂时才发现,这位父亲精神受到了刺激,说话做事已不大正常。奇怪的事情还在后面,大儿子受到结婚又离婚的打击,神经有问题还算说得过去,可小儿子上高中,上着上着也不去再读,就到外地打工,打着打着精神也出了问题。一家四口,三个人不太正常,而如今,好在他们家是精准扶贫户,享受着国家政策的照顾,父亲住进了精神病院,现在家中就剩大儿子和她的母亲,小儿子好几年不见音信。 听了社长一番话,我感觉天上的乌云都落进了心底,脚下也是沉甸甸的。好在如今国家政策的帮扶力度很大,要是放在过去,这家人的路该怎么往前走呢?不幸的背后还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这也只能又说是幸运的。 跟着社长继续前行,对于本村的情况,社长自然很熟。一连走过好几家,大家都还可以,因为政策的照顾,大多数精准扶贫户家中已盖起了新瓦房,连上房的地面也砌成了瓷砖。房子的主人告诉我们,孩子们有些去外地打工,有些已经落户在大城市,有些逢年过节就会回家,从这些人家还是看到了希望。 最后拜访的这家,上房修得比较阔气,虽然里面的家具和它不搭,但我想可能是暂时的。院子的车棚下停有电动车,三轮车,院子的外面还有辆面包车,看得出来,男主人挺能干的。招呼我们的是女主人和她的女儿,我们刚进去时,女儿还系着围裙,看样子正要做饭,看到我们来了,母女俩把我们让进上房。母亲还未说话,女儿叽哩呱啦说个不停“我今年十九岁,我上初中时,一直住校,什么营养餐补助,寄宿生生活补助我都有,课本不要钱……”母亲白了女儿一眼,女儿还是说个不停。我仔细看了下这个女儿,个头不高,但五官搭配很好,大大的眼睛,自然也有双眼皮的衬托,皮肤很白,圆圆的脸蛋,虽是樱桃小口,但管不住那些不经思考就从大脑里迸出的话语。我们相视笑了一下,她的确可爱,然而智力似乎与她的实际年龄不符。随后我又见到了他的弟弟,他刚从我们学校毕业不久,听别的老师说起过他的奇闻轶事,好像汉字组不在一起。不过,社长告诉我,他去外地上学了,提前放假,所以在家。 走出他们家,我似乎心头更重了,一家四口人,现在可以安享幸福,那么他俩以后呢?但让人欣慰的是,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这个社会肯定能接纳他们,也肯定有为他们遮风挡雨的一席之地。 所有的家访工作在社长的配合下,全部情况已经了如指掌,顺利完成任务。此时,起风了,雨也住了,因为社长要去村部,就陪我们沿着公路边一起走。看到旁边长势喜人的玉米,我随口说了句“今年雨水这么多,玉米长美了么”。一直有点放不开的社长此时却自豪地扬起了头,说这是他们家的玉米地,因为有些人外出打工,闲置的地越来越多,他就种了三十亩玉米,还说起他今年也种了二十亩小麦。我用怀疑的目光望向他,一个这么瘦小的老人怎么可能有如此大的能量?他看穿了我的心事,随后解释道,孩子们在外地工作,他不忍心看着那么多地荒芜,现在耕种有的是机器,收的时候可以叫人帮忙,每人一天一百元,他只负责指挥,虽然今年麦子收成不行,但也打了一万多斤,玉米从长像来看,肯定丰收在望。听着社长的叙说,我真是大开眼界,一个向土地讨生活大半辈子的老人,也有了如此长远的目光,更让我相信,我们的乡村是有未来的,而且未来是不可估量的。 走着想着,不知何时,透过云缝里的阳光撒落在绿得流油的玉米地里,闪耀着金色的光辉,像极了和那位社长一样的大多数乡邻的内心。虽然乡下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家庭,然而,那些美好的结局,美丽的传说只是写进书本里的,真正的生活就是我们早已认清了活着的不易,然而还会迎着风雨,对生活依旧一往情深。就像身旁的玉米地,就像那位刚见到我们有些木讷的社长,他们是乡下的守护者,无论遭遇多少风雨,只要他们在,整个乡村就有希望,只要有他们的执着,未来的世界也会安然无恙。
(责任编辑:副主编)【星月】那个下雨天(散文)
浏览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