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三伯(散文)

浏览 19

一直以来,不明白为什么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叫他“三伯”,是他排行老三吗?还是他曾经是某个人的三伯父?我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他在全村中威望是最高的。谁家有事都要请他,不管是好事或坏事,没有他到场那就不算个事!比如谁家有人结婚要请他去证婚,谁家丧事要求他去主丧;又比如谁家分家要请他去主持公道,即使谁家吵架也要叫他去排解纠纷。  这个全村都叫他“三伯”的人,就是我的舅爷爷,是我妈妈的亲舅舅。  小时候,我爸妈工作忙,我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忙,我妈就把我寄养在舅爷爷家。因为他没有子嗣,就老夫妻俩。他们温和善良,非常喜欢孩子,放在他家,我妈放心。本来只是暂时让我寄养一段时间,等我上幼儿园,就会接回父母身边的。可是后来我妈接连又生了大弟二弟三弟,又赶上下放。我妈被下放到农村后,她已经自顾不暇了,完全没有精力管我。再加上舅爷爷舍不得我离开,从此我就变成了我舅爷爷的孙女了。他们待我比亲孙女还亲,我就这样在他们家幸福地成长着,以至于后来我经常会记不起我爸妈是谁。  舅爷爷是个读过私塾的人,他特别爱书,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各种古书却很多,什么《诗经》《唐诗》《宋词》《春秋》《史记》《岳飞传》《封神耪》等等,应有尽有。家里有一个小房间,几乎都排满了他的各种线装书,散发出一种浓浓的书香味。农闲或阴雨天,舅爷爷总是拿一本什么书,在那里摇头晃脑地吟唱着,深情而又专注,显出很陶醉的样子。这个时候,我是不敢去打搅他的,我往往只是在他身边,一边听他吟唱韵味十足的诗文,一边玩自己的玩具。整个画面温馨而宁静。我从小就在这种书香味十足的氛围中,熏染着长大的。记得我三岁就会背《三字经》,稍大就会背很多唐诗宋词,都是舅爷爷教我的。  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我的舅爷爷与隔壁的张爷爷,和邻居的王爷爷不同,不像他们整天穿得很邋遢,不讲究卫生,除了种庄稼,就是抽烟喝酒搓麻将。而我舅爷爷不是这样的,虽然他也要种庄稼,养活我和舅奶奶两人。可是他只要从地里回家,就会洗干净全身,穿上舅奶奶给她做的小口黑布鞋,换上自己纺的土布对襟白褂子,藏青色土布大腰裤。由于我舅爷爷身材高挑挺拔,这身衣服穿在他身上,却显得非常精神,俨然像个乡绅。他从不抽烟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吟诗写字,他最喜欢在晚上给全村的小朋友讲各种历史故事。当然有时也会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谈一谈国内外形势;以及探讨一些历史人物和朝代的兴衰话题;偶尔也和一些老农谈一谈农作物的播种耕耘和收获的经验。  由于舅爷爷他饱读诗书,所以在当地他就是一个人物。不管是村里的大事或小事,只要有事,大家都会找他商议,他认为对的,大家就会去做,他认为错的,没有谁敢去做。用德高望重来形容他一点不为过。他在那个村镇就有如此的威望。记得小时候别人一听说我是“三伯”家的孙女,都会笑脸相迎,还会把家里好吃好玩的拿给我,我因此享受到了“爷贵孙荣”的待遇,觉得非常幸福和骄傲!有时小朋友要欺负我,我只要说“我是三伯家的孙女”,他们就不敢再欺负我了,有了这枚尚方宝剑,我在那个贫穷闭塞的乡镇也生活的有滋有味。  舅爷爷离开我已经很多年了,现在每每想起他还会泪流满面!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给过我比父母更多的爱,比老师更多的教诲!他那温暖慈祥的形象经常在我眼前浮现……    一、爱书如命,知书达理  舅爷爷家和许多小镇的农民家没有什么区别,全家就三间茅草房,舅爷爷奶奶住一间,我住一间,还有一间就是排放舅爷爷各种各样的书。只要有点闲钱,舅爷爷总是要买各种书,他尤其喜欢逛旧货市场,去淘各种旧书,为此舅奶奶没有少和他拌嘴,可就是拗不过他,最后舅奶奶也懒得管了,好在这些钱都是舅爷爷靠农闲时给别人弹棉花挣的。  每到夏天晒霉,我和舅爷爷就把他的那些书拿出来晒,那才叫壮观,一个院子铺满了书。在地上铺了一层草席,整个院子中间都堆满了书,有时放不下,就把家里仅有的桌子凳子搬出来,把那些比较贵重的书摆在那上面晒,整个院子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在晒书的那天,舅爷爷一定要我看管好书,不能让麻雀在上面拉屎,不能让小鸡在书上留脚印,更不能让小狗小猫把书叼走或弄脏。那天我的任务可艰巨呢!不过我也有福利,那就是可以随意看我喜欢的书……  舅爷爷书多,不是用来摆设的,是供他农闲时读的。只要是他一闲下来,只要他离开农田回到家里,只要他在下雨的季节,只要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随手抽一本出来诵读。他会读出声音,像在唱歌似的,摇头晃脑,感觉此刻的他,完全忘记了这个现实的世界,全身心地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任何外界的一切他都会置之脑后,除了书他内心什么都不存在。这样的意境,我读了十几年书,也没有那种感觉,因为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喜欢和爱,丝毫没有任何的功利性,而我们现在的读书,不是因为喜欢,多数都是带着功利目的的,比如考学考证考职称等等,而我舅爷爷读书,就是因为喜欢才去读的,没有任何的目的性,不带任何的功利性。他的乐趣,只有心底纯净,身心愉悦的人才能体会到的,而我们这些读了几十年书的凡夫俗子,是达不到他那种境界的。  正因为他读了那么多圣贤之书,他的骨子里有股浩然正气,又有点文人的儒雅,所以他在当时的那个时代的小镇里,就显得那么的鹤立鸡群,那么的出类拔萃,那么的与众不同!所以小镇的人都很敬仰他,遇到什么大事小事都要和他商议,大家都相信他的判断,都尊重他的意见,接受他的指点。记得在我六岁那年,正是文革“破四旧”最火热的时候,有一帮造反派要把我们镇中心的一座坟挖掉,说是“四旧”,但有人就告诉了我舅爷爷,他一听,觉得很荒唐!这座坟的主人就是建这个镇子的人,他对这个镇子是有恩的,怎么能把他的坟当作“四旧”呢?于是他找到了这帮造反派,和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了这个镇子的来历,也说了这个坟主人的故事,最后感动了这帮造反派,保住了这个历史文物。当然,小镇的人都是淳朴的,即使一帮造反派也只是一些莽撞的少年,本质并不坏,所以他们才听了我舅爷爷的话,没有犯下不该犯的错误。才保有了今天我们这个小镇的完整历史和文化传承。    二、明辨是非,乐于助人  记得文革时期,我们镇从省城下放了一个老人,据说是反动学术权威,是当时被专政的对象,全镇的人都躲他远远的,就像他身上带着瘟疫似的。可我舅爷爷和别人不同,他认为,人家刚来本镇,人地生疏,好多地方都不了解,难道我们不应该帮助他吗?至于他是好人坏人,那要去接触才能知道呀,所以舅爷爷一点也不避讳他,他有什么地方不熟悉的,要来咨询舅爷爷,舅爷爷都会热情地接待,尽自己所能帮助他。记得一次,外面飘着大雪,那个所谓的反动学术权威,家里突然锅灶坏了,他也不会修理,就胆怯地跑到了我家,问我舅爷爷怎么办?我舅爷爷一点不嫌弃他,把他迎到家中,问了他“你到现在都没有吃饭吧?”于是就叫我舅奶奶给他下了碗面条吃了,然后跟着他去家里,在寒风凛冽的天气里,我舅爷爷硬是花了3个多小时,把他家土灶修好了!从此,他和我舅爷爷成了莫逆之交。在夏天乘凉夜晚,总是和我舅爷爷在一起,谈历史,谈读书,谈城乡不同风俗,谈家长里短的。两个人有谈不完的话题。渐渐地我舅爷爷就和他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舅爷爷从没有因为他是戴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就把他当作是坏人。他如果生病了,舅爷爷就去照顾他,我们家有什么好吃的,舅爷爷总会对我舅奶奶说“给某某送点吧,他一个人在这里也挺可怜的”。当然有时,他家人从省城带点好吃的,也总会送点给我们家。我舅爷爷从没有把他当作坏人,事实那个爷爷也真不是坏人,我们镇的很多孩子都请教过他数理化的题目,他每次都认真的给孩子们辅导。直到文革结束,他被平*回城,大家才知道他不是坏人,可我舅爷爷从一开始就觉得他是好人。  舅爷爷不仅对这个爷爷是如此,对当时因为各种原因下放到我们村镇的人,像下乡的知识青年等,我舅爷爷都对它们给与关怀和照顾。记得当时从省城下放到我们镇的有两个知青,一个姓王年龄只有16岁,还有一个姓张20岁左右,他们一起住在一个农民家里。可是16岁的小王经常被20岁的小张欺负,有时甚至是大骂。当地农民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想去管闲事。因为那个小张很流气,他们怕惹他会遭到他的报复。可我舅爷爷知道这件事后,觉得他们都是孩子,离开了自己的父母,没人教育管教是不行的。于是有一天他舅叫舅奶奶做了一些好吃的菜,把两个知青都请到了我家,一边请他们吃饭,一边和他们谈心。对他们说“你们很不容易,这么小就离开父母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辛苦你们了!以后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就告诉我,偶尔没有吃的,就叫你三奶奶给你做;尤其是你们自己有缘在一起,一定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不要为一点小事就红脸泛泛的,你们以后回城了,可能想见面都难,要珍惜彼此在一起的缘分啊”!舅爷爷自始至终,没有批评谁,也没有说什么大话,就是客客气气地请他们吃了一顿饭。从此以后,他只要有时间,就喜欢叫他们到家坐坐,叫舅奶奶给他们做点农家菜吃吃。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也安慰他们。时间一久,两个年轻人和我舅爷爷也成了忘年交,慢慢他们之间因为常来我家蹭饭,也不吵了,两个人关系也变得自然和谐了。后来知青返城后,他们俩还回来看过我舅爷爷几次,家长对我舅爷爷更是千恩万谢的!    三、自己无嗣,酷爱孩子  舅爷爷一生没有生过孩子,所以把外甥女我妈妈当作是自己的女儿,后来我出生后,妈妈下放农村条件艰苦,就把我放在他家寄养,后来我就成了他的外孙女。他们老夫妻俩待我如己出。我舅爷爷曾经说过,“我就是他的命,他的命就是狗屎”。可见他是如何的宠我!从小好吃好喝的全给,全镇女孩没有几个能上学读书的,而我在5岁时,他就找人帮我改年龄,让我早早上了学。因为在他眼中,我是全镇最聪明女孩,不读书可惜了。可见他对我的疼爱!  从小到大,舅爷爷和舅奶奶从没让我受过一点苦,小镇上有什么好吃的,我都最先吃到,有什么好玩的,他也买回来给我,我吃穿在那个偏僻的小镇都是最好的。记得一次过生日,我要吃柿子,当时我们那个小镇没有卖。舅爷爷就步行20里路,去另一个小镇给我买回了几个非常好吃的柿子,他们看着我吃的开心,脸上就露出欣喜的笑容。  记得我小时候,别人家的小姑娘都在家做家务带弟妹,我除上学读书,就是玩和看各种小人书和舅爷爷收藏的唐诗宋词什么的,所以我读书时,虽然年纪比大家小,可是我的成绩在班级总是名列前茅,为此舅爷爷逢人就夸我,说“我孙女就是聪明,是个读书的料,以后一定可以考上大学的“。只要是我拿回家的奖状,不管是“三好生”还是“五好生”;不管是单科第一名还是“学毛选积极分子”,他都会把这些贴在墙上,我们家堂屋和我的房间都被这些五颜六色的纸贴满了。谁到我家,他都要向别人夸耀一番,有时弄得我很不好意思的。  在我的记忆中,舅爷爷从没有打过我,不是我乖,而是他们不舍得!其实我小时候脾气特不好,我放学一回家就要吃饭,如果舅奶奶饭没有做好,我就背着书包回学校了,故意生气地饿自己。那他们就会心疼我,把饭菜送到学校给我吃。由于我们家离学校很近,我就利用这些空挡时间和同学在水泥桌上打乒乓球。可见他们是怎样的宠我!现在想想我小时候的不懂事,可能都是被他们惯出来的,还记得我小时候吃饭穿衣都非常挑剔,那时夏天的米会长虫子的,有时舅奶奶做饭时没有洗干净米,饭里看见一个虫子,我会连碗都一起扔掉的。就这样舅爷爷也不批评我,反而说舅奶奶不好!现在想想我非常的愧疚!  舅爷爷舅奶奶不仅对我这个孙女是如此的宠爱有加,对镇上的小朋友也都非常好。我们家只要有好吃的,都会叫上周围邻居的孩子一起吃,那时食物都很有限,舅爷爷舅奶奶宁愿自己不吃,都要给邻居家的小朋友吃的。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大人吃有什么意思,看着小朋友吃我们才开心“。这样邻居都知道三伯夫妇喜欢孩子,谁家有事都会放心地把孩子送到我们家,让我舅爷爷舅奶奶看管,他们不仅管吃管玩,还负责教育孩子。谁家男孩特别皮,家长就会说,“你再不听话,我们把你送到三奶家,让她用针扎你。”这个时候,我舅奶奶就会拿出你纳鞋底的大粗针在孩子衣服外面比划几下,故意吓唬一下,孩子就怕了,就不敢调皮了。那时虽然我们家只有我一个孩子,可我一点不孤单,家里经常有邻居的孩子来玩,我们家寒暑假就像幼儿园,家长要做生意种地,就把孩子放到我们家,因为他们知道三伯三妈爱孩子的。到了夏天傍晚乘凉的时候,舅爷爷就会发挥他博览群书的口才,几乎每天晚上都会给小朋友讲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什么岳飞文天祥,什么杨门女将花木兰,还有《封神耪》和《聊斋故事》,都是舅爷爷晚上必讲的桥段,我们小镇孩子仅有的一点历史文化积淀,大多来自三伯的真传。

(责任编辑:副主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