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株湖“渔光互补”奏响乡村“渔光曲”
我的老家坐落于鄱阳湖南岸,信江下游,三面环水,枫株湖水库环绕村子的南西北三个方向,只有东边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与外面的大千世界相连接。故乡门前的那个池塘母亲教我叫印塘。她的上游水是来自坝塘和水田的汇合。故乡门前的那个池塘水流往有着约2400亩面积的枫株湖水库。枫株湖水库的水流在家乡隔壁村交汇,然后流出枫株湖水库闸门汇入信江下游,全长不足3公里。
日前,正在南昌创业的我的外甥张百英来电话告诉我:故乡通过引入新能源企业晶科电力有限公司,投资约6.4亿元在我的老家------枫株湖水库利用2400亩的水面建设总装机容量为80MW的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项目,打造出一种“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立体化渔光互补发电模式,这种“一湖两用”的创新形式,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签约,正在紧锣密鼓地投入施工准备阶段,该项目预计今年开工建设,年底建设完工,届时一个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核心、其他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就会在我的老家枫株湖形成。听完这个消息后,当时我非常兴奋,这些日子我对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进行了精心研究,近日在网上搜索了“渔光互补”等有关知识,也给故乡的老百姓提供一番解析。
何为“渔光互补”?网上浏览之后,明确指出: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就是利用江南地区丰富的鱼塘、湖面及芦苇荡滩来开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大规模建设光伏发电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土地资源问题。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就是利用高架桩基,将光伏组件立体布置于水面上方,向纵深索取安装面积,届时站在高处向湖面望去,只见成百上千个多晶硅光伏面板被架设于千亩湖面之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呈现出“海天一色”的景观。这种在湖面上空发电,在湖里大量投放那些喜荫、适合“渔光互补”养殖的蟹、青虾及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四大家鱼。
渔光互补的模式适宜于特色养殖。因为在鱼塘上架设了太阳能电池板,减少了光照,因此适宜于不喜光的特色鱼类养殖,此外光伏发电可以直接用于养殖用电,降低了养殖成本。和其他类型分布式光伏相比,渔光互补还有一个优势,由于电站建在鱼塘水上,水面的环境温度较地面的环境温度要低,组件之间的间距较传统电站也大,因此形成了良好的日照、通风、降温环境,对延长光伏发电组件寿命、提高发电效率较为有利。
由于枫株湖水库光照条件好,据测算,每座光伏电站建成后,在25年使用周期内,年发电量达3.5万千瓦时,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增加收入3.5万元。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这种“一湖两用”的创新方式,不仅让光伏发电用地难题迎刃而解,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在不占用额外土地资源的同时,还能催生休闲旅游观光业,可谓形成“一举多赢”的局面。一算经济账,该光伏电站满产并网后,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7440万KWH,仅发电年收入即可达到7000余万元,上缴政府利税达1600余万元;二算环境账,相当于每年减少了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三算社会效益账,光伏电站的建设,既能保证当地的生产生活用电,其增设的排水供水设施,还能提升枫株湖的防洪灌溉功能。
与此同时,引入“渔光互补”的光伏电站,是近年来故乡进行“生态立乡”,打造绿色枫株湖水库的一个缩影。在光伏电站项目完工之后,老家还可以包装故地的名胜古迹,与光伏电站、周边的美好乡村示范点连成一片,让美丽的枫株湖可以打造成为一处集历史人文、生态保护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游客来这里可以进行垂钓、休闲旅游,届时故乡的老百姓可以利用枫株湖畔的一山一水,改造老房子发展民宿经济,发展农家乐,走上增收致富脱贫之路。
因此,光伏发电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优势和特点。故乡利用光伏发电项目,打造光伏产业发展之乡,把光伏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特色种植、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共奔小康,这些做法在全国尤其值得借鉴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