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艺术随笔

浏览 17

  中国画的艺术随笔(一)——黑白色调

  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调的色彩,我唯独钟爱黑白色调。在之前对于颜色代表什么,我并未清楚之,正所谓,万事不解找百度。黑色在汉民族的文化象征意义中,和红色、黄色、白色一样,也具有二重性的文化含义:既有褒义,也有贬义。在褒义层面来说,黑色代表庄重,严肃,成熟等,而贬义上就意味着阴险狡诈等。我喜欢黑色是因为它的庄严,高雅、成熟。那么白色是清纯、纯洁、神圣的象征。白色飘溢着不容妥协,难以侵犯的气韵。

  中国的绘画有很多种形式,而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的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我喜欢水墨画,喜欢它那简单的色调,色调简单但并不脱俗,单调,而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任何杂质都不敢侵犯。在纷繁的世界,我们追寻着,小时候我们期盼色彩缤纷的世界,长大后我们希望我们的小天地能够简单点,不要有那么多的人世人故,不要有那么多的纷繁碎语,不要有那么多的势利争逐……“水墨画”的人生更符合我的心境,在黑白基调上再有色彩的点缀,简单但不乏味,有色彩但不媚俗,这样的人生怎奈不让我向往?

  中国画的艺术随笔(二)——万千情愫方寸间

  书法与水墨画(也称中国画或简称国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有着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每当创作完成后,我们在书法和国画作品上除了钤上自己的名章外,通常会在作品的左上角或名章下面等其他部位钤上形状各异内容不同的印章作为点缀,人们把这类印章叫作“闲章”;钤在作品左上角的印章又叫“钤首印”。

  纵观古往今来历代书画家们的闲章,内容非常丰富,有励志的、有自勉的,也有自己的感悟之言;其中有古今贤达的名句名言,也有自撰或是化用古今名言的……书画家们把自己的万千情愫无限思绪汇聚在这方寸之间。

  从事书画创作30多年来,我也陆续地自刻和请人刻了有数十方名章和闲章。

  “个个成龙”、“矫若游龙”,是我开始学习画水墨虾时自刻的两方印章,寓意是在画虾时要融入龙的气魄和精神,画出的虾要象龙一样矫健腾跃,栩栩如生,这两方印章一直是我画虾所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这句名言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他的另外一句名言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世人皆醉吾独醒,世人皆浊吾独清。”而我认为这只是诗人的一厢情愿,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憧憬。后来晋代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更是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由于社会是无数的多元化所组成,人类生存不能在真空里,而需要不断地补充衣食住行的各种物资,也需要不断的进行交流和碰撞才能有感悟有进步,任何人也无法脱离社会而生活,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可以没有人打扰没有羁绊束缚的“桃花源”。为此,我请朋友刻了“处世难清”的一方闲章。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馆的一个个人画展引起了轰动,当时国家美术界的顶级大师们云集一起,对展出的画作顶礼膜拜,赞不绝口。中央美术学院和巴黎世界艺术中心迅速作出反应,追聘其为名誉院长和世界艺术大师……这个名叫黄秋园的国画家生前默默无闻,就连要加入省美协的愿望也未能实现。著名画家李可染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颜回是孔子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首)为此,我刻了“不知颜回”的一方闲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上世纪90年代,一首名为《潇洒走一回》的流行歌曲传遍了大江南北,那表达尘世中的无奈极其贴近生活的歌词引发了人们诸多的感慨。在金钱和权利的诱惑面前,大多数人选择了“随波逐流”,甚至有很多人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不择手段铤而走险……作为生活在尘世中的我只是“江南一粟”,根本无法阻挡滚滚前行的社会潮流,无力“阻流”或“抗流”更不愿“逐流”,于是便在聊以自嘲的心境下镌刻了一方“随波被流”的闲章。

  在大千世界无比现实的滚滚红尘中,我常常会感到莫名的寂寞,或许也就是人们说的孤独。记得《增广贤文》中有一句:“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句话的原意应该是指人心险恶,世态炎凉,不能把内心真实的想法告诉别人,这无疑是前人在长期生活中归纳的宝贵经验。可我觉得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中还可以给人们更多的启示:即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酒逢知己饮,诗向会间吟。”千万不要在书法家面前谈文学,不要在音乐家面前谈美术,不要在作家面前谈舞蹈……因为能够同时涉猎文学和艺术甚至多种体裁文学艺术的人为世所罕见,能在文坛艺苑纵横驰骋的真可谓是比之“凤毛麟角”更为稀少。

  “对牛弹琴”不但不能引起艺术的共鸣,浪费表情,还会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尴尬。

  面对纷繁错杂的现实社会,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受挚友滕子京之托撰写的《岳阳楼记》中发出无奈的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对此我深有同感,请朋友镌刻了一方闲章,文曰:吾谁与语。噫,真情虚言何处寄,万千情愫方寸间。以刀为笔,以石为帛。嗟夫,闲章是书画家抒发渲泄情感的最好载体。

  中国画的艺术随笔(三)——中国画的“话留三分”

  即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一眼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最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儿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

  凡·高浓墨重彩成为惊艳传世之作,齐白石水墨丹青也是画界传奇。西方的热情,中国的素雅。一张五彩,映出的岂止山水草木?那其中,更有处世的方圆之道。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余白。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中国画和中国话,总有相通之处。

  在中国的土地上,处世交往,话语间常常需要“留白”。抑或说,留白,是去除不必要的旁枝杂蔓。有些话,想说五句。其实只两句对方便明白意思。剩下的三句,跟主题不再有过多关系,只是满足你的倾诉欲。听多了,对方反会腻。交往之道,皆是这样的潜规则:两人交往,谁的话越多,他的话在对方心里越没分量。越是话多之人,往往挚友不多。一则话多总易误伤旁人。二则心讲得太明白,别人会减少了与你交心的兴趣。真正有分量的人,只会讲有分量的话。一个敢于少讲话的人,必定是对自己话中传达的威力有信心的人。信少,所以言多。

  威重,故而言贵。

  中国画的艺术随笔(四)——学习国画

  国画,它是一门艺术,会画国画的高手云集。我在五岁时就开始学习画国画。而现在,我把国画看做我生活中一种情趣,它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

  记得七岁那年,我站在国画教室里,认真地倾听着老师的指导:“手握毛笔,蘸一点墨,记住,下笔要轻,中锋用力压笔。”我瞬间有了些许责任感,手紧握住毛笔,蘸了下墨,“哗……”一笔下去,虽力道很足,但也差矣。不行,这么直直的粗粗的线条,怎么看都不像一根树枝。没关系,再来,我就不信,我做不到!我心里很不满意地想着,又坚持着重新画了一遍又一遍。没有坚持过,怎能轻言放弃呢?在那时幼稚懵懂的我,竟也清楚地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不学了……”我扯着嗓子喊,头脑里浑浊一片:学了这么长时间,我没有画画的天赋,画的一般,现在连一只鸟都画不好,还怎么去画好别的景色呢?九岁那年的我,已对国画失去信心了。

  妈妈很吃惊地望着我,随即板起了脸,“啪!”的一声,我的脸上浮起巴掌的红印,我也惊住了,那时只听见妈妈所说的一句:“不学也得学,当初是你自己选择要画国画的。”我愕然,对啊,是我自己选择学习国画的,不是吗?从那时,我便喜欢上了国画,难道不是吗?不行,我喜欢国画,我再画的不好也要坚持下去。从此,我再也没说过不想学国画了。

  后来的一天天里,我每天都抽出时间去练习国画,我已把国画看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生活的情趣。一位名人曾说过:“我生活中的爱好,除了革命,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生活便丧失了乐趣。”我读着他的话,不禁心头一热:我生活中的爱好,不就是国画吗?一天不去画,这一天就觉得没有意思,好像什么重要的事没有做。我这样想着,更勤奋地练习国画了。这段时间里,我的手被毛笔抵得破开了皮,指甲也是一直是被染黑了的,完好的,没有墨汁的衣服也少得屈指可数。但我也不叫苦,仿着别人的画,依然是那么专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来到了考级的现场,一张荷花的画从我笔下产生。看着自己的画,心里满满的是满足感和成就感。当我接到国画考级证书的时候,手不断颤抖着,好像这是一件宝贵的玉器一般。这一天,我手舞足蹈地唱着歌儿,快乐极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的甜。

  现如今,我在国画上也小有成就了,学校里的同学也十分羡慕我高超的国画技术。平时在家里,我还会握起毛笔,小画上几幅国画。我时常画着国画,嘴角也微微上扬,我觉得。画国画是一件快乐的事,它陶冶了我的情操,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情趣。

  中国画的艺术随笔(五)——中国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有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等古老建筑;如:印刷术,造纸术等文化遗产。要说起中国的物质遗产怎么少得了名扬四海的中国画呢?

  中国画起源古代的象形字;文与画在当初,没有歧异,本来就是一个意思。我国原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没有歧异之分。

  要说中国画首当其冲的就是水墨画了。齐白石爷爷就是一个水墨画的高手。

  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

  他画的画,无不体现出他的精神,所以让人们为之称赞。

  中国画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艺术的结晶!

(责任编辑:副主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