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山传奇

浏览 9

  赵公山,雄踞岷江源头,俯视巴蜀大地,是一座钟灵毓秀之山,是一座藏金埋玉之山。但其名称的来源,历来说法不一,概括起来,主要有“赵昱说”和“赵公民说”两种。

  “赵昱说”来自于唐代柳宗元的《龙城录》,《龙城录》载,赵昱为隋人,隋炀帝时屡次征召不就,后为蜀郡嘉州太守。因郡内“潭中有老蛟,为害曰久,截没舟船,蜀江人患之。”赵昱为了根除水患,乃“持刀投水”,与恶蛟苦斗,使“江水尽赤”,“左手执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郡中人十分感戴,“视为神明。”唐太宗时封赵昱“神勇大将军,庙食灌江口。”又,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清源妙道真君”条中,以《龙城录》为基础,又参照了民间种种传说,增添出“时有佐昱入水者七人,即七圣”之新内容,即后来传说中的“梅山七兄弟”。传至明初,有无名氏在《灌口二郎斩健蛟》的杂剧中,将赵昱封为“清源妙道二郎真君”。传至元代,有无名氏在《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杂剧中,先介绍了赵昱当年与“梅山七圣”斩健蛟事,封“二郎真君”事。因齐天大圣上天宫盗金丹、御酒,于是干天大仙请赵昱到花果山水帘洞捉妖。赵昱因素知齐天大圣神通广大,有些犹豫。在干天大仙鼓励下,他手持“三尖两刃刀,跨下独角异兽,”带领“细犬冲围破阵”,又有“梅山七圣”相助,终于擒住齐天大圣。至于二郎神改为杨戬,应是《西游记》、《封神演义》之功。二郎神杨戬,历代的正史均无记载,此说出自于冯梦龙编《醒世恒言》卷十三“勘皮靴单证二郎神”短篇小说中,描写宋徽宗宫人韩夫人在宦官杨戬府养病,一日杨戬至清源妙道二郎神庙上香,庙官孙神通会妖术,扮成二郎神夜入杨府私通韩夫人。事发后,杨戬先请王法官失利,后请潘道士击落一只皮靴,由此顺藤摸瓜,勘破此案。作者在篇末说明:“原系京师老郎传流,至今编入野史。”显然是作者根据宋元以来流传故事整理编写的。这篇小说与“杨戬馆客”内容有若干相似,或许是一种流传的不同版本。从北宋末,经过金、元流传至明初,不晓何缘,竟将二郎神与杨戬合二为一。在明嘉靖三十四年无名氏《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宝卷》中讲述了杨二郎的身世。“有一人,姓杨名天佑,金童临凡”,与斗牛宫“仙女云华侍长”发生关系,云华生下一子杨二郎。孙悟空奉命将云华压在太行山,而“斗牛宫里西王母,来取二郎上天宫。”二郎长大后,得知此事,劈山救母。他有“开山斧、两刃刀、银弹金弓,”与“梅山七圣”结拜弟兄,有“白马、白犬”,他救母后还将孙悟空压在山中。《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宝卷》成书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比最早出版金陵世德堂刻《西游记》本早三十年,此说被引入《西游记》就在情理当中了。由于《西游记》、《封神演义》两书在民间广为流传,读者众多,所以,将同在灌江口的青城山主峰取名为“赵公山”,就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认同,众口相传,自然而然地,这座灌县最显著的地标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赵公山”。可见,赵公山本无定名,就是叫的人多罢了。由此可见,“赵昱说”是将二郎神与杨戬合二为一一样,是通过古人的笔记、传说,又加以元明清杂剧的加工、编排而形成的,就像现在的互联网,通过媒体的不断轰炸、炒作,造出了一个个网红,是不足为信的。

  “赵公民说”出自于道教的道藏,“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玄坛”是道教的斋坛,赵公民为斋坛护法,即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掌管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为正财神,司掌世间财源。又据传说,赵公明的前生是烁罗鬼国的大巫师,就是巫教的管理者,是柏灌王部落的中央领导,地址就在今天玉堂镇的卧牛山。当时这里有着一个大部落,这个部落一半是以农业为生,种植青稞蚕豆,另一半以养牛为生,是古彝人部落,又叫“蛮子”,头领因力大无比,很是看不起巫教的。赵公明为了让这个部落入教,共同防水抗兽,这个头领根本就不同意。有一年仲春,彝人部落的牛跑到堰口,吃了一大片禾苗,堰口的头人就告到巫师哪里了。于是,赵公明布起了法坛,两边巫女唱起巫歌和奏响巫人的乐器,一阵法术后,就将哪吃禾苗的牛,变成了石头牛,卧在江边。彝人头领在怎么也唤不醒他们的牛后,就找到了赵公明大吵大闹,指着赵公明说:“你,你,你操巫教,还我牛来”!谁知赵公明笑呵呵地说:“是你先不入教(不落教),怪不了我也。你的牛,吃了别人的禾苗,别人就没有饭吃”。彝人头领不但不知错,反而对着赵公民大叫道:“我才不管他有没有饭吃,我们只吃肉,不吃饭”。赵公明见这个彝人头领不知悔改又蛮不讲理,不得不加以教训和惩戒,于是在不急不慢地说了“我让你吃肉”一句后。剑尖一指,天上飞起一道云烟,直奔卧牛山,将彝人煮牛的灶台,掀翻到江中。此举不仅大大地出乎那彝人头领的意料之外,也让他知道了巫师的利害,迫不得已地终于低下了头,归顺了巫教,让大面山的人们享受了八百年的安居乐业,过着桃园般的生活。直到张道陵入川,收服了赵公明,改良了川西巫教,创建了道教,任命赵公明为“正一玄坛护法元帅”。后来,这个故事被收入了《封神榜》,姜子牙斩将封神时,就将赵公明的“正一玄坛护法元帅”封为了财神,按古代的说法,护法即护宝,这个“宝”当然也包括了“财”。看来,这个说法还比较地符合历史的进程,因为成都平原的历史就是从茂县的营盘山遗址、马尔康的哈休遗址、都江堰的芒城遗址、新津的宝墩遗址、郫县的古城遗址、广汉的三星堆、成都的金沙遗址,花了两千多年时间,一步步地从大山深处迁移到了平原,所以说,它是有着较为坚实的历史依据,也较为可信。

  当然,对于没有进入历史文字的历史传说,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至于信谁不信谁,就得看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了。至于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就像青城山的一幅联文中所说的,要“漫借瓻考前代遗徽”,将“缥缈若遐荒事”去芜取精,去伪存真,经过慢慢地疏理,小心地求证,就能理出个头絮出来。依照长期的中国国情,‘“阴阳、风水”说在中国人中占有了绝对的市场。而中国独有的“阴阳、风水”说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不知几千年,至今还在中国的文史、哲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比如,阴阳说最基础的“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这就是道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基本思想,具有朴素而又原始的唯物主义。例如,在“五行”的“相生相克”中说的“土生金”,在赵公山就有实体例证。相传,从唐代起,赵公山上就有人采金,一直待续了一千一百多年,在今天的玉堂镇石牛村一组地域上还留存有三个当时挖金沙的“金洞子”,留下了金洞子、金家湾、金家石桥的老地名。据老一辈人的口口相传,这里有一个宏大的采金场面,让人惊讶。人们将大量的沙金从金洞子中采集出来,那个时候没有白马堰,人们只有将含有大量泥土的沙金原料背到半里外的金家湾,用金家湾的水进行淘洗。矿主怕采金人私自藏金子,就在平石包上设了辽望台,将这三个地方严密地监管起来。并有着明细的分工负责,收金的叫班头,出力气挖金的叫钻头,专业运沙石的叫蚂蚁,负责在水中取金的叫金师。由于长年累月的挖呀,挖呀,竟然活生生地把熊家坡挖了个大半。当时进洞子挖金的人,身边总是点盏松油灯,因为有亮,小粒沙金会发光,这样,就不会挖坏沙金了。洞里的温度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因为挖金人个个都是光着身子干活,只穿了个三角裤衩。因为矿主怕他们把大一点的沙金给私吞上腰包了。那些背金沙的人,十个一组,一组就是一个班,有一人专门负责看管。穿的是草鞋,每天来来回回地要走上百里路,就像是蚂蚁搬家一样,一串一串的人头,不停地运动,直到残疾或去世,用他们的生命为官僚和财阀创造着财富。当然,那时的采金人他们不用为买房子而苦恼,因为矿主怕他们私藏和盗窃金沙,而把他们集中住在了一起,以便于监督和管理。玉堂镇石牛村一组砖瓦窑与都江村四组那一带就是他们当时的住地。那里地势高,而且平坦,既避免了夏日山洪带来的损失,也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在上个世纪的文革时代,在这里还挖出了不少的铜锅和饮食器具,从挖出的铜锅和饮食器具来看,这里曾住过大量的采金人。在今天的茅坪上,还有着一片高大的树林。这里曾是七十年代**打靶的地方。为啥呢?因为别的山都有山梁,而这坐山顶则是平的,几亩地宽。是人为的平地,人,是谁呢,当然就是古蜀先民和那些挖金人了。文革时期从这里挖出的黑泥巴中,还有着大量的乌木和生活用具,,生活用具应该是挖金人吃饭、拜祭的工棚。而乌木则是当年赵公明做巫教大管事的哪个年代了。因为巫教崇尚拜地仙(土地爷),挖金的统治者认为土地就是他们的财神。另据老一辈的人说,“打牙祭”的说法就是那时传下来的。矿主为了财源不断,在每个月的初二、十六都要祭拜财神,祭拜时,要有完整的一头猪、十头羊、百只鸡,千担水果之类的东西。在拜祭完成后,就分食给大家,以表庆贺,求得平安进财。这应该就是“打牙祭”的鼻主了。史书中对作牙的解释说:“作牙,土地爷是商人所崇拜的之财神,商家例于每月朔之翌日,具馔祀土地神,曰作牙,又曰牙福,即迎接福运之意”。还说二月二日之牙礼是每年的头牙,腊月十六是尾牙,是迎接的意思,看来,古人对打牙祭也是特别热衷的。另外,根据《风俗通》记载:“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以为社而祀之,报功也”。说的是,土地公本是保护大地众生平安的福神,在游山玩水时,看见土地庙,即使再简陋、再狭小,都要向其致敬,向其礼拜。原来从古时起,人们就敬重土地公公了,发展到祭“后土”或“社”神,以报德土地公公。其实,“打牙祭”在矿主和挖金沙的人眼中,含义是不同的。在矿主的眼中,打牙祭是为求平安进财,希望土地公公保佑财源旺盛;而挖金沙的人打牙祭是求得油水填填肚皮,吃顿好的,以补充身体的消耗,活得更长些。虽然目的不同,但各有所需,这个祭日就一直传存了下来,因为存在即合理,所以就有了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赵公山据说一直是处于玉堂镇的管辖范围,而“玉堂”这个名字也是早已有之。据说,之所以要取名“玉堂”,因为这里历来就是所谓盛产金玉的地方,取名“玉堂”,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而在都江堰市的历史上,这里的人民生活富裕,这里的土地物产丰富,蕴含着极大的潜力。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而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就掌握在勇于探索,不辞辛苦的人手里。至于何时能把这个宝库打开,不只需要聪明的智慧,也得看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了。

  诗云:

  赵公山下说赵公,仙影福地有无中。

  袅袅洞经集灵气,滚滚财源囊不空。

  唐隐晋贤高士传,神仙帑库丈人峰。

  君若不到清虚境,隔得春山又几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