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山传奇—蜂桶岩

浏览 16

  赵公山又名大面山,因财神赵公明在此升仙而得名,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传为正财神,司掌世间财源。山上有灵禽异兽,奇花仙草。山峻陡峭,众峰相连,云雾时隐,春冬结雪。独特的地理位置,给这坐山增添了众多人文历史和神奇传说。

  蜂桶岩在今玉堂镇石牛村沿山公路旁,穿过都汶高速路涵洞十五米就可以看到了。两个岩洞,一大一小,一条进山小道就从洞口穿过,以前小道靠山洞一边,有一小溪流,现在没有了,靠小道外边是个三十多米的陡坡,坡下是山沟,沟中怪石林立,有一个天然小池,小时候常常在哪里洗澡,有时把水牛一牵去,牛就在水中,一困就是一个下午,因为,牛在水里,牛目蚊就咬不到,牛的尾巴还不停抛打露在水面的地方,这里山青水秀,下大雨时,还可以爬进蜂桶岩避雨。

  说到石牛村,其实在远古时期就有了,《蜀王一本记》可以佐证,大禹的祖先就出生在赵公山下的“石纽邑纽村”(即今天的石村石村堰,比都江堰水利工程还早千二八百年)。

  还有一个说法,赵公爷的前生是烁罗鬼国的大巫师,就是巫教的管理者,是柏灌王部落的中央领导。当时在今天的卧牛山,有一大部落,以养牛为生,是古彝人部落,又叫蛮子,头领因力大无比,很是看不起巫教。赵公爷让这个部落入教,共同防水抗兽,这个头领根本就不同意。

  石纽邑纽村,是古氐羌人,从岷山之顶迁移而来,他们一半是以农业为生,种植青稞蚕豆,这年仲春,彝人部落的牛跑到堰口,吃了一大片禾苗,村里头人就告到巫师哪里了,于时,赵公爷布起法坛,两边巫女唱起巫歌和奏响巫人的乐器,一阵法术后,就将哪吃禾苗的牛,变成了石头牛,卧在了江边。彝人头领,怎么也唤不醒他们的牛,就找到了赵公爷,给赵公爷大吵大闹,指着赵公爷说:

  “你,你,你操巫教,还我牛来”!

  赵公爷笑呵呵地说:“是你先不入教(不落教),怪不了我也,你的牛,吃了别人的禾苗,别人就没有饭吃。”

  彝人头领又大叫道:“我才不管他有没有饭吃,我们只吃肉,不吃饭”。赵公爷不急不慢地说:

  “我让你吃肉”。于是,剑尖一指,天上飞起一道云烟,直奔卧牛山,将彝人煮牛的灶台,变到了江中,那彝人头领低下了头,知道了巫师的利害,终于归了教,让大面山享受了八百年的安居乐业,过着桃园生活,直到张道陵入川,收服了赵公爷,改良了川西巫教,创建了道教,任命赵公爷为“正一玄坛护法元帅”。

  这个说法比较真实,川西人至今还有人说:操巫教(意思整人),不落教(意思不讲义气)。

  还有五十岁以上的当地人应该知道,以前,石牛堰沙沟河里,真有一个活泼可爱的石牛卧在河中,是天然的,没有刀斧痕迹,距离石牛一华里的河中,有一灶台石,同样是天然的,小时冬天河干了,常常爬在上面玩,在灶头石的凹槽里还整到过鱼呢。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都管局在原火药厂的地址上修了个电站,石牛石和灶台台才被炸掉的。

  话咋扯远了,嘿,写蜂桶岩嘛。

  以前的蜂桶岩一冷一暖,一阴一阳,因修高速路把宋家井坎把哪边的洞破坏了,记得小的时候,从山上捡柴回来,看见蜂桶岩冒出一股股青烟,当时把我吓惨了,以为是妖怪出现了。急急忙忙跑回家,结果听人说,宋家井坎上有几个人在野狗洞烟熏洞里的野狗,原来蜂桶岩与野狗洞是相通的,两处的洞距应该有三四华里罢。天地造化,无奇不有。

  最近听说,村上要修一条水泥路进山,第一站就是蜂桶岩,修都汶高速没有被破坏,但愿这次也安然无疆吧,大自然的东西,破坏了就不可复制。

  蜂桶岩的沟,我们习惯叫山沟,山沟的水是从凉风岭流下来的,经老君岩一侧,沿途汇集石子潮,兰家地,响水洞,桂花树等涓涓细流,冬天水就特别小。从蜂桶岩翻过狮子山,就上茅坪了,茅坪有几亩地大小,六七十年代,附近的部队、民兵都在上面打杷,我们就去捡子弹壳,还记得,我问过**要过毛主席像章呢。

  站在茅坪上,视野开阔,都江堰市尽收眼底,外江象一条洁白的哈达飘流在绿色丛中,都汶高速和沿山公路象两条腾飞的巨龙,弯弯曲曲,相互缠绕。远远望着玉堂新区建设的成效,心里升起一分快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蜂桶岩两边的山,特别青翠,盛产茶叶,山中植被特别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早年还有野生兰草,各种菌类。夏天沟里的邦邦鱼叫得特别欢,还有树上的蝉鸣声,整条沟,总显得不是那么静,蝴蝶和蜻蜓总在水边飞舞,那些岩石东一个,西一个,有大有小,被绿色包裹着。汶川大地震后,我从沟里往上行了一华里,发现十多块瓷片,有民清时候的,说明以前沟里住有人家户,因为前有岷江,后有赵公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宜人居住。不久的将来,这条进山的路修通了,绝对是一条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