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儿子班上办了个班队活动,主题大约是说说自己爸妈的童年,结果普遍的是爸妈的童年都是一个比一个穷苦——从来没买过零食的、没钱买铅笔,光吃白饭没菜配的、冬天只穿一件衣服的、还有没饭吃的……这些几乎就是我们的父母辈曾对我们说过的,也许爷爷们也一样对父亲们说过类似的话。
想想父母一辈的穷苦和辛劳,忆苦思甜一番,小孩们应会有所启发。只是我总感到似乎也稍显片面了点——在小孩的眼里,我们的童年为何会是这般阴暗?——也许因为我们平时无意中总习惯对小孩说穷!
转念想想,若是站在今天我们的角度,用物质的望远镜往历史的深处望去,除了可怜上辈外,我们几乎可以鄙视任何古圣先贤——他们是如此粗鄙、落后、简陋!……就象我们看到老照片,破旧发黄,斑驳残损,总感到过去阴暗粗俗,而实际也许并非如此,放眼古时,阳光,空气,水,红花绿草并不变旧,生活一样的生动鲜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世界本源并未改变,我们只是多了一些并非必需的装饰。
蹲在老房的墙根大半天看蚂蚁搬家,和伙伴到小河里捞几只半指粗的小鱼,和隔壁家的小妹子捡些破瓦片玩过家家,在山坡的空菜畦上跳上跳下,在新鲜的稻草垛上滚来滚去……和如今在都市少年宫的娱乐馆玩着各色游戏,悠雅滑着轮滑,在才艺培训点轻触着琴键,点涂着颜料……从快乐的角度这些并没有区别。
当下我们自认为已经给孩子们很好的生活了,可我们站在当下这么觉得,也许若干年后,文明进步,时过境迁,子孙们回头审视他们的父辈,一样是一副不堪回首的样子——“那时候他们真穷啊!”物质世界永远向前不断颠覆,我们为何非要作这样的悲观比较?——-童年,只需要简单的快乐。
有一回在中学同学的饭局上,一同学深有感触,说某同学能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因为他小时候家里特穷,另一同学似乎就很不以为然——我们这一代都不容易啊!似乎觉得人家有倚穷卖穷之嫌。他说的也许不无道理——各有难念的经,不好比较。我常想,我们童年的如何地贫穷和富有在如今都值不了几个钱了,唯一的就是让子孙们感慨一番。老说着自已曾经多穷或多富都是愚蠢而多余的。下辈可以铭记的是上辈的爱、思想与德行,只有它们可以代代延续。没有人纯粹因为钱多或没钱让后人记住,否则史书上只剩银行行长和乞丐了。
人总是有着自负的秉性,总把身后的看成旧社会,永远水深火热,自己永远活在新时代,这样的自信虽未必不好,却有失公正。殊不知“新”都只是瞬间,“旧”才是永恒。时光推移,物质上的贫富区别很快就会摊平,人与人的最终贫富区别是灵魂,纵使现在薪资百万,豪车豪宅,金钱美女,若干年后的子孙眼里,你也许仍是穷人!既使富如盖兹,马云,巴非特,长久留存的应不是他们的金钱财富,而是他的思想光芒,他们的善行或恶念。既便穷困如我辈,但我们仍会有艰苦朴素,自强不息的品格可以留存,就如我们记住了父母无私的爱。所以,相比于让孩子看到父辈的穷,我更倾向于让他们认识父辈丰富的童年精神。
爸妈的童年,其实也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