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旧时光 荏苒随风去

浏览 16

立冬节气,天气不算冷。

淄博已经秋叶尽染金黄,午后阳光从窗户中斜射进来,茶几上的热茶,腾起一缕缕茶气,墙上挂钟嘀嗒嘀嗒地响着。那枚白底红字的“洪山技校”校徽,在阳光中熠熠生辉。它犹如一把打开思绪大门的“钥匙”,瞬间就让我回到了那个澎湃激动的青春岁月。

五十多年前,它只是一所普通的技工学校,但在那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年代,它的名声和地位不亚于现在的大学,考入了洪山技工学校,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不管你是车、电、钳、测绘等哪一个专业,学校全部包分配。当你戴上“洪山技校”的校徽行走在学校周边,那关注度,说得夸张点很像今天的“明星”。那时连续三年自然灾害频发,学校实行全额供给制,啥都免费,关键是能吃饱,对于经历过那段艰难困苦岁月的人来说,这实属不易。

年轻人,住校生,时间不管怎么过,一些“剧情”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年轻人的躁动是挡不住的。“爱情”这个词在那个年代是很晦涩的,十六七岁的男男女女之间是朦朦胧胧的,有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有的则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跟心仪的女(男)同学情感上的心灵碰撞,也仅限于眼神上的传递和交流,说实话直到毕业了,连手也未曾拉一下的占到了百分之百:一个时代的爱情表达方式,有一个时代的烙印在上面,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

喵喵喵,几声小猫的叫声,让我情不自禁地回头看看,把我拉回到了现在。墙上的时钟依旧在滴答滴答地响着。餐桌上,三个玉米面的小窝头静静地躺在餐盘上,那是老伴特意为我安排的“营养餐”。

1962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气非常冷。住在一间大通铺中的我们像往常一样准备洗漱睡觉。躺在床上没有多久,宗世懋同学就说肚子疼,看他脸色蜡黄,豆大的汗珠从脸上往下掉,疼得直不起腰。此时,身为班干部的我感觉事情紧急,不能再等靠,就与另外三位身体强壮的同学一起将小宗连架带抬迅速送往淄博矿务局医院。好在送医及时,这位同的胆道结石急性炎症经过治疗化险为夷。在返回宿舍前,小宗对我们仨说,宿舍墙柜中有自己“存”着的三个窝窝头,让我们回去分着吃了。那个年代粮食就是命根子,三个窝头就是一个人一天的口粮。小宗不知道下了多大的决心才说出这番话来。回去后,窝头吃没吃已经没有任何印象了,只是这同学之间的“帮”和“谢”,都像电影胶片一样,一帧一帧地留在脑海中,难以磨灭。

当、当、当、当,墙上的时钟响了四下。叮铃、叮铃、叮铃,手机在一旁焦躁不安地响起。“别忘了接外孙,我去买菜了……”老伴在电话那头发出“号令”。“嗯,嗯,好的,好的……”

岁月静好,与时光相守,看四季交替,唯有时光不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