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今天的意义

浏览 12

前些日子,偶遇郑州的马承钧老师,说他正在编书,希望我能撰文参加。这书,就是《走近列子》。

说老实话,我们这代人受到的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对于国学,在课本上接触得很少。说来可笑,真正有所接触,却是在“批林批孔”“评法批儒”时期,但那是作为反面教材接触的。

记得很清楚,“文革”时期,父亲的一个学生来洛阳看他,住在我家。他是父亲的得意门生,两人相谈甚欢,言语中提到王国维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我当时正上高中,听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惊为天籁,就央求那位大哥哥,把书寄给我读读。过了些日子,他来了一封信,随信有从书上撕下来的一页。那页书正是当时流行的批判资料,王国维的“三种境界”就在书页上的注释里。父亲将它给我,我一直保存着,并记住了《人间词话》的书名。真正见到《人间词话》全书,却是若干年后的事了。

之所以提到这件往事,是想说,传统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是断层的。因此,列子,在不少文化人的心中,至今仍是空白。拿我这半个文化人来说,对列子的认识,也是很浅的。一是知列子御风和几则寓言,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亡羊补牢、承蜩(tiáo)犹掇等;二是看过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画的列子,妙趣横生。别的真说不来了。

急来抱佛脚。花了三四天,闭门临屏,上网补课。补了才知道,这位河南老乡真的是半人半仙,说半人,是真有其人,在郑州圃田一住就是四十年;说半仙,真的是仙风道骨,顺天应物,抱朴守拙,大智若愚,逍遥自在。

列子是一部大书,这本书的意义,也许会随着人类在后工业社会越来越多的碰壁,而愈加受到重视和喜爱。

我们知道,儒释道曾是国人精神生活的三大来源。儒家讲入世,修齐治平;佛家求来世,戒贪嗔痴;道家云无为,清静自然。很遗憾,由于儒家思想契合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也由于儒家思想能给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在政治思想领域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尽管也有过短期的辉煌,如李唐时期,但总体说来,还是被边缘化的。尤其到了唐宋,道家演变为道教,老子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太上玄元皇帝,庄子也有了封号,老庄合称,变成了虚无缥缈的神祇(qí),老庄思想中济世安民、引领精神的精华却被淡化了,这不能不说是个历史的错误。

列子的思想与老庄是有机统一的。《庄子·逍遥游》中有:“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你看这个列子,是不是非常自在呢?乘风而行,一飘就是十五天,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想飘就飘,想家就回,舒服自在,令人羡慕。

怎样才能乘风而行呢?列子在教育弟子尹生时说,要经过以下几个境界才能修行成功:第一个境界是用三年时间虚心静气,安精养神,修行到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第二个境界是用两年时间,修行到心敢念是非、口敢言利害;第三个境界是用两年时间,修行到随心所欲而心中无是非、随口所言而言中无利害;最后一个境界就是再用两年时间,修行到放纵心思由它任意驰骋,放纵口舌让它随处闭张,体内体外没了区别,这时候,是自己乘风飘荡,还是风让自己飘荡都不清楚了。

列子的上述言论,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要彻底解除精神负担,进入自由天地,任其南北东西,随遇而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大逍遥,真自在。

彻底解除精神负担,这话听起来真爽。在现实生活中,谁人不累?大有大累,小有小累,工作累,家务累,身累,心累,活成个人可真不易!如若你知道几千年前咱还有个河南老乡列子,曾活得那么潇洒,是不是会有点儿兴趣去走近他?

答案是肯定的。“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列子这话是不是充满辩证?“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这也是列子说的,好像是针对物欲横流之现实的针砭,好通达!

列子贵虚,列子贵正。虚者不虚,一个人老是沉湎于物质生活,是不是也有悲哀之处?一个社会老是追求物质的丰富而忽视包括生态平衡在内的各种自然平衡,是不是更悲哀?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其深层意义是否与道家的“无为”有联系?与我们可爱的乡党列子御风而行、同地球和平相处的潇洒形象异曲同工?

虚者无贵,在列子看来,物质和精神同等重要。如果人类在生产活动中,通过努力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精神世界更要直上云霄,而不是为物所役,沦为物质的奴隶却不自知。

千百年来,尤其在进入工业社会后,我们走得是不是太快了,需要彻底反省一下?先不说等等灵魂,就是地球这些年用可怕的雾霾、海啸、气候变暖来报复人类,我们也该警醒了。再不反省,人类或将悔之晚矣!我说列子是一部大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重新审视列子,摭(zhí)拾生命的智慧,矫正社会发展的方向,这才是我们走近列子的最终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