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校自主招生热闹来着。看荧屏上,考生都成年了,那当父母和爷爷姥姥的,竟还黑压压扎堆在栏杆外给打气鼓劲呢。由此想到新年新春,因老同学聚首引发的“一低一高”感叹了。
有的朋友,谈及自家,期望未免低了些,真以为年岁渐老,就理该“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可是,谈及下一代乃至再下一代,期望又陡然急升。但凡是在读的中小学生,跑不掉的是:“今年测验有八趟?那就要他保证每一趟都进前三!”
呜呼!这岂非宽于责己、严于责人,双重标准?我暗暗为孩子叫苦。一个班级,总有四五十人,每趟前三,做人太难。相声里说,如今一家三口最苦的是孩子,晚饭后爸爸看电视,妈妈搓麻将,唯独孩子面对做不完的作业。其实,孩子之苦,腰酸背疼眼发花尚在其次,要命的是即便如此,换来的未必是肯定,而大抵是否定。盖因前三名,绝大多数人进不去也!
对人对己,过高的期望都是一种非理性。考试七八十、八九十分,达到或超出平均分,够好啦!还去数落、责怪,弄得孩子痛不欲生。请注意,“痛不欲生”已不仅是夸张,而是业已闹出真人真事真悲剧了——“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就是老爸老妈太不好,天天唠叨,让我觉得活着没意思。”普天下为人父母者,都来听听这名寻短见的孩子被救回后的肺腑之言吧。
社会心理学家列过一个公式:人的情绪指数=期望实现值/内心期望值。当期望实现值与内心期望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的时候,情绪就兴奋,就感到满足;反之,则会压抑甚至怨气不绝。增强幸福感的奥秘无它,在于适当调低内心期望值而已。我想到东汉将军马援,自幼大志,瞧不上堂弟追求的“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然而屡历险境九死一生,终也认同起这等小乡绅生活后,顿感“被蒙大恩,纡佩金紫,且喜且惭”。内心期望调低,幸福指数自然上升。心无牢骚样样好,比天天盼望万户侯可要好得多。
与其将目标定得太高,何不秉持平常心?那样,幸福的不仅是你,更是你希望幸福的人——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