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道教三要素,道教天官,道教五祖,道教五祖像图,道教五大经,道教跟道家是同一个概念,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布施时,以慧方便力故,能具足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孱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一,序品
2、汲取井小时,不管汲取多少,井中之水依然不减;但是,井水也不会因不汲取而增高水位。布施就好比汲取井水,唯有不断地布施,才能造福.增福;否则,福亦不增。
3、人生感悟】在顺境中修行,永远都不能成佛。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吃再好的草,驴也不会变成骏马;吃再好的丹药,人也不会变成神仙。
4、佛心禅语】 学佛法最根本的课题,即是自我突破,自我突破以后,就突破了一切。如何突破?有个基本的方向,要确认真理是原本如此的。——耕云先生
5、佛心禅语】 师日:“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法住,不应取舍。若学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南岳怀让禅师》
6、佛心禅语】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一一打理,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对容颜易逝的长吁短叹上,不如细致地经营生命中每一块园地,在生命的终点翘首回望,你会看到一路繁花似锦。
7、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为己施一切,得报如芥子。救一厄难人,胜余一切施,众星虽有光,不如一月明。(古印度)提婆《大丈夫论》卷上,施胜品
8、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华严经》卷六十二,入法界品
9、佛心禅语】 悲苦其实来自内心,我们自认为悲苦,生活才处处笼罩着愁云。如果能意识到自己生命中时时富足,就不会沉浸在哀叹抱怨之中。
10、偶尔放空自己吧,抛开都市的喧嚣,放弃没有止境的贪欲,用无欲无求的视线,扫过湛蓝的天空,越过斑驳的树影,让疲惫的心找到栖息的港湾。
11、孝顺父母首先是做个好人,让父母感到安心;其次是做个有用的人,让父母感到放心。教育儿女首先是让儿女做个好人,其次是做个有用的人,心好而有能,就奠定了一生福缘的基础。
12、拥有并不一定都是好事,不论是感情,还是美好的事物,保持距离去欣赏,也许更能够看得周全.看得清楚。远远地欣赏,是一种知足,是一种远见,更是一种温暖平和的慈悲心。
13、何因缘故诸法自性无?佛言:诸法和合因缘生,法中无自性,若无自性,是名无法。《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四,道树品
14、天天禅语】爱心与智慧是最好的心灵良药。爱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净化自己。拥有爱心与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价值的人生,更是有意义的人生。
15、佛心禅语】 《坛经》上说“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 动”——*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16、对物质的依赖越少越好。在生活方面,保持自然的本色,从最本质的需求出发,就不会走上偏途。忌妒别人,不如为别人的好运鼓掌
17、指尖滑过杏花的叶片,抱一抱年轮渐增的老树。时间仿佛在自己的世界停止,煮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找常。分手快乐,我们有
18、凡经律论,宜互学习。(唐)百丈怀海禅师《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八众生根机不同,大圣设教亦复非一,不可偏执一法,互相是非。(唐)善无畏《无畏三藏禅要》
19、习禅者,要在念起之细微处用功,深知起心动念皆是业因。大风起于青 萍之末,欲不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八风所转,且时时 觉照.念念明了。
20、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脑瓜子特聪明,经常会冒出许多聪明的主意,如果这些主意带着善意,那是没关系的,如果带着恶意,就有问题了。
21、佛语禅心】 人具有谦虚的品质,才能够吸取
22、常观诸佛妙法身,体性如空不可得,一切诸罪性皆如,颠倒因缘妄心起,如是罪相本来空,三世之中无所得。非内非外非中间,性相如如俱不动。《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23、佛心禅语】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生活中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遇事时要独立思考,随机应变,才会掌握主动权,甚至变被动力主动。
24、佛心禅语】 爱,是两个人在经历了生活的琐碎之后,在生活的炼狱中历练之后,一起走到白发苍苍时依然手牵手,用心传递出的不离不弃的情怀。
25、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勾坎,没有停不下的风雨,没有趟不过的河流,只有在心里种植一份清浅,一种简约,一份禅意,烟火流年,奔波忙碌里,找一处静谧的时光,倚窗,把盏,诗意清欢。
26、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虔诚。用心感受有它相伴的暖意,有求皆苦,无求自净,不求是贵,少病是寿,够用是富,无欲是福,感激是喜。
27、根普被,是指佛法可以使上.中.下根机的人同沾法益。知识高的人,觉得佛法广博精深;知识中等的人,觉得佛法受用无穷;知识低的人,则会觉得佛法给了他依靠。
28、佛心禅语】 私心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如果一个人私心太重,任贪婪作祟,那么 就会无恶不作,人生的快乐也将随之消失。
29、人不能无自我,也不能太自我,凡事过度必致偏执,人一偏执,就容易钻牛角尖,痛苦就难以避免。所以古人教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执中,中则不偏不倚,思想崇正,做事崇实,做人崇信。
30、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好人而不追求精神解脱的人生,就好比一个人只为拥有肥沃的土壤感到满足,而不寻找种子,不努力耕种,也就不会获得果实一般,不究竟.不圆满。004
31、如果能消除内心的苦恼.忧虑,使心智大开,了悟道理;或成功远离淫欲之事,勤奋进修,并能将自己的心得传播给他人,以道度人,即是忍辱。
32、有人要向我请法——弥陀,我说:“弥陀之法不用请,如同空气,充塞一切处,没有听说请空气的。当下当处呼吸自在,也当下当处念佛自在。”
33、修福报的十种方法】第孝亲;第戒邪淫;第素食;第持戒;第常怀恭敬心;第念佛.拜佛;第支持慈善.正知站;第常发善愿.常常回向;第忍辱;第时时忏悔。
34、人心所起的喜.怒.哀.乐,即是烦恼。一般人在发生事情或面临一个新的境况时,常易生起患得患失之心,这就是烦恼的根源。
35、若人发菩提心,以有所得故,于无量阿僧祗劫修集慈悲喜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当知是人不离生死,不向菩提。(古印度)世亲《发菩提心经论》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