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晚报情感的心情日志与体会

浏览 6

  编者按:《悠悠情深》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晚报上维系着与母亲的情感,一张报纸传递出了一份浓厚的爱意,不妨来随着作者一起感受其中的芳香吧。

  晚报读友 张忠信 爱好文学,喜欢写作。曾在《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大众日报》、《人民日报》、《山东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多次获征文奖,主编出版《雁鸣声声》。

  《淄博晚报》今年25岁了。从呱呱坠地到出落成楚楚动人的报业精英,让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历经了25个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荜路褴褛挥汗耕耘,晚报人年年都喜获着收成,天天都呕心沥血润泽着与读者的悠悠情深。

  一张报纸对一个目不识丁的普通农家妇女来说,似乎应当是没有任何直接密切关系的,更变不上情意的深浅。然而,我的娘,一个翻坷垃种地的农民,没上过学,没念过书,不识字,只是和所有农村妇女一样有着纯朴善良忠厚老实知恩图报的品德。就是她,对《淄博晚报》类报纸,有着十分虔诚敬重的深情。原来,我一直喜好文字,无论是当老师、干文化站、干宣传,经常把报纸带回家看读,在娘的眼里,是报纸让我不断进步,是报纸改变了我和她的命运,对她来说,世世代代的农民能农转非,简直如同做了一个梦。娘病重后的一天,我把在《淄博晚报》征文获得一等奖的消息告诉了她,她竟令我意外地说:“拿过来,我看看”。其实,她能看懂啥?听到这个细节,时任副总编辑的杨克和老师感动了。娘走了以后,我念母的悲痛文字流露在《淄博晚报》上。不是写得多么好,而是我的真情实感打动了读者。淄川的周景安老师为我写的《娘》写发了一篇评论,让我非常感动。父亲去世后,在给父母坟前立碑后,我又陆续在《淄博晚报》上发了些寄托哀思的文章,了却弥补了没给他们写悼词的遗憾,使自己的尽孝更趋圆满。我从心里由衷地感谢《淄博晚报》提供了展露情感的平台,续写了我与亲人们醇厚的深情。

  在我家庭成员里还有年龄不到3岁,还不会说话的柳花妹妹因病夭折;还有正当谈婚成家胞弟忠和的英年横逝,在《淄博晚报》上我都字字悲、句句泪的展示了。《柳絮儿》散文里“娘给妹妹小辫上扎的花布条,圆圆的大眼睛,张开胳膊让我抱的样子”的文字描写就是她当年的留影;《弟弟坟头草又青》散文里“弟弟很喜欢我的小闺女,每天收工回家,弟弟常常是抱着她去村代销点夏天买冰糕,平常买糖块”的句子就是一幅烙在我脑海中的画。《淄博晚报》为我留下的是些平常普通的文字,却让我的亲情悠悠致远到永恒。

  小时候,我曾有个作家梦。对于作家这个称谓,我是深感神圣崇拜且敬畏的。虽然时常也舞文弄墨,但深知扒了几碗干饭,从不敢奢望。没想到《淄博晚报》的张云、杨秋云老师在副刊作家专栏里连发了几篇稿子,这让我受宠若惊。《淄博日报》的苏向阳老师告诉我说,能在这个栏目发稿子就是作家了。其实,说归说,我心里有数。不管怎么说《淄博晚报》编辑老师的厚爱热情真也让我陶醉了好几天。

  有幸与《淄博晚报》相伴为友,有幸与《淄博晚报》各位编辑相识成师,有幸在《淄博晚报》上说说心里话,道道胸中情,是以前岁月里所做,也是今后日子里的继续。愿与《淄博晚报》情深悠悠,祝《淄博晚报》生日快乐。

  作者|张忠信

  公众号:爱读淄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