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日志的心得体会(二)-生活

浏览 4

  1、生活感悟

  ——关于偷懒的思考

  姐发现,自律最大的敌人不是拖延,而是偷懒。

  偷懒存在两个层面:

  (1)思想层面

  所谓思想层面,就是经常找借口,为不行动找借口,为自我安慰找借口。

  比如:不是我不会,只是我懒得做;这件事也太小了,不值得做。

  当然,如果真的是在思考,不动手不代表不在进行,这不能算是偷懒。

  但如果一直停留在空想,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和方式而迟迟不肯动手,这就算是一种思想上的偷懒。

  至于认为自己只是懒得做而不肯动手做的人,往往是做不来。这点,姐深有体会。

  在做管理之前,姐一直都是亲力亲为做各项工作,以至于刚刚转入管理角色时,总觉得下属动作太慢、有时忍不住自己动手操刀。这在管理上是大忌,因为你没有做到授之以渔。

  所以,有一段时间,姐就刻意控制自己做到“只动口、不动手”。

  但是这样时间一久,不会动手的弊端就显性出来,甚至连最基本的写作技能都丢失了,随后就是学习能力的下降,而自己却被曾经学习能力很强给蒙蔽。然后姐就发现自己其实很多东西已经做不来了(泪)。

  想想扎克伯格,他有一年的年度目标就是每天自己动手编程,为的就是不要生疏最基础的技能。

  所幸,意之所至,必有所动。

  姐现在已经重新开始捡回原有的基本技能。这种感觉有点像是物理学中对世界螺旋式上升的表述。

  会这个技能,不是要替该承担的人承担责任,而是时刻保持自己的状态,能够重新开始,至少可以保证不被忽悠。

  至于有人认为管理者无需事必躬亲,这两个观点并不冲突。马斯克还经常自己亲自编程呢。

  (2)行动层面

  指的是思想上也认可需要执行了,但就是不想行动或者动不起来,这就是行动层面的偷懒。

  这种情况太常见了。

  今天订了计划,但下班回来后实在太累,不如刷手机放松一下;今天本来要去健身,碰到“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比如朋友叫逛街,就给耽搁了。等等。

  特别是如果在刷手机,就会处于一种内心抗拒却停不下来的缺氧状态,不仅得不到真正的放松,之后还会特别自责。

  吴伯凡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道:

  阳光空气和wifi,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三大生存要素。

  唯一的区别就在于,精英人士离开wifi的时间会比普通人更长些。

  至于怎么远离手机,姐一般的办法就是将手机设置为静音、屏幕朝下、一个番茄时间(25分钟)内不主动找手机、然后有5分钟时间处理一下手机上的相关信息。

  除此以外,姐会在手机上存1-2篇自己认为最最经典的毒鸡汤,懒病发作时翻出来看一下,一般就会有动力了(捂脸)。

  实在不行,姐的终极大法就是查看账户余额,然后就乖乖干货去。

  此法甚是有效,推荐给你,哈哈。

  2、关于孩子教育

  ——“到底棒在哪里”?

  那天姐在加班,熊孩纸在一旁嚷嚷着要给姐看他新编的程序。

  推脱不得,姐一边看,一边心不在焉地说:不错,很棒。

  然后,熊孩纸就不乐意了:你是不是在敷衍我?到底棒在哪里了?

  姐吓得一激灵,赶紧认真回答:你看,这里的设计很巧妙,用了一个新的变量,这个变量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吧?

  熊孩纸这才罢休,笑眯眯地继续跟姐讲解。

  看来,熊孩纸长大了,想用简单的肤浅的表面这种所谓的“你很棒”之类的金句已经没法敷衍,也没有效果了。

  一定要能说出他到底“棒在哪里”才是检验有没有把他放在心上、有没有认真听他说话的新标准。

  谨记,共勉,哈哈。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公众号:原来是二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