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母亲出远门 - 关于亲情优美生活随笔

浏览 5

  去年的早春,我带母亲来到了上海。那是父亲刚刚离世百日之后。为了减轻母亲心中的寂寞,为了安慰母亲心中的痛苦。其实,母亲也是为了我,才跟我来沪,担心我一个人在外是否辛苦?是否开心?是否寂寞?是否孤独……

  母亲的心总是伟大的。无论她心灵承载着多么深重的痛苦,心里牵挂着的永远是自己的亲人。

  为了这个家,母亲辛劳了一辈子。母亲是持家的能手,里里外外、缝缝补补、勤勤俭俭、敬老爱幼,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时时可以听到左邻右舍对母亲的赞美声。父亲工作辛苦,积劳成疾,渐渐病重。为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勤勤恳恳地服侍、伺候父亲20多年。父亲脑血栓,二次复发,造成失语近16年。10多年间,父母的沟通全凭眼神,手势,二位耄耋老人,相濡以沫,相亲相爱几十年,从未见到过她们红过脸。母亲文化低,没有上过学,认识几个字也是姥爷在家里教的。母亲对子女的教育要严过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爱家、爱弟弟妹妹、爱老人,要爱学习。不要给别人找麻烦。在母亲的语言里,没有名言警语,总是那样的慈祥、柔和,但有着十分的威严。

  母亲为工作,辛苦了一辈子。母亲年年都是工厂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技术能手”,哪里苦,哪里就有母亲的身影。记得有一年,要生产援朝毛毡,母亲带着一帮工友,没明没夜地生产了一个月,出色地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母亲的胃溃疡犯了,不得不住进医院做了手术。手术过后没有几天,母亲又走上了工作岗位。工作就是母亲生活的乐趣。母亲的一生,用她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榜样。母亲老了,她的人生还精彩纷呈地活在我们心中。

  要带母亲来上海了,记得出发时的那日清晨,早早地就醒了,窗外已露出了晨曦。母亲的睡屋里也听到了些许动静,起身看表,凌晨3时许。领母亲回到我的窝居上海小住几日,我知道母亲和儿一起出远门的心情。她此时睡不着,多年来一直服侍病中的父亲,在这个钟点起床,已养成了习惯,现在父亲走了,习惯难改,心里却多了一份空落。带母亲去上海,也是为了让她换换环境,改变一下心情。

  家乡的五月,依然是风和日丽,完全没有南方的炙热,玫瑰的清香,蔷薇的庄重,马兰花的艳丽,浅嫩的草,葱绿的树都已变得浓郁深绿,那样的沉稳,那样的笃定。

  日子还是日子,甜也好,苦也罢,都要过下去。有些许变故,却不曾翻新,倦怠着,在波澜不惊中一天天转化成深沉。回到家乡,我就在这风和日丽,花香绿荫中度过,陪着母亲,拉拉话,闲暇之余看看书,写写字,聚聚友,日子清浅单调,但却十分的惬意悠闲,我喜欢这样的素净。

  平淡无奇的日子里,细细想想,曾经的风风雨雨,不过是微波荡漾,那些心灵的波折浪涌,过后亦会心清自静。无论雨打芭蕉的闲愁也好,亦或月光满地的诗情也罢,再也搅不起我心的矫情,真正地看淡了世态的冷暖,红尘的薄情。

  窗外天已亮。天空中大朵大朵的白云那么的厚重,洁白,天湛蓝湛蓝。母亲已经起床,在准备早餐了。我知道她是在为我。匆匆起身,下厨帮母亲准备好早餐。一份酸粥,一个鸡蛋,一盘小妹昨天做好的肉馅包,一碟野生的蒲公英凉拌菜。

  早餐过后,收拾行装,准备启程了。有母亲陪在身边,感到儿时母亲陪伴在身边的那份温暖,牵着母亲的手,感觉到母亲手在微微地抖动,此时母亲心里也有几分温暖,几分安逸吧?我以一颗孝心,敬侍母亲,希望我的真意,换来母亲失去亲人后的悲痛。再回到安稳,素雅,简洁,清净而开心的日子当中。

  还记得那年回乡是在晚秋,回到家乡,秋的浓情已经很深。一早一晚,长袖加外套也不会感觉热。然而,家乡的自然温馨还是会让心里暖烘烘的。有母亲在家的温馨感觉真好!

  自父亲走后,经常看到母亲一个人在夜暮下站在阳台的窗前向外张望着。母亲一个人的孤独感,寂寞情,充斥在她的生活中,弟弟妹妹们常常回来陪陪她。不管如何尽心,都难以舒缓母亲心中的孤寂。回到家,心里顿生了无尽的惆怅,心里感觉缺少了什么,说不出来的一种失落,一种遗憾。

  单独带母亲远行这是第一次。母亲年事已高,只是希望她开心,祝愿她身体康健。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老骥,本名,马一林。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喜爱文学、摄影、旅行。

来源公众号:天下女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