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袁林的优秀散文日记-秋谒袁林

浏览 5

  丁酉初秋,天转凉爽,我来洹上拜谒袁林。

  袁林,也叫袁公林、袁世凯墓。当地人称袁坟。位于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庄。南临洹水,北望韩陵,东接御道,西依京广。1916年6月袁世凯在北京患尿毒症病故,年57岁。按其"扶柩回籍,葬吾洹上"的遗愿,当时主政的北洋政府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赶赴安阳,"慎选堪舆,勘定吉壤;绘具详图,招商筑墓,”遂于1916年6月开建,1918年6月建成。袁世凯与其夫人葬于此墓。据导游介绍,袁林初建时用地138亩9分8厘6丝9忽,现在墓园仅有38亩,其他百亩多已被学校与居民占用。建墓花费银元总计73万2754元1角9分1厘,其中政府拔付50万,袁的部下与幕僚一起募捐23万多元。

  导游告诉我们,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他执政期间,以最小的代价促使溥仪帝退位,他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引进西学,送童留洋;他主修铁路,任詹天佑,京张铺成;他创办实业,开煤冶钢,造船通商;他操练新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他对中国由封建步入近代,由民主取代专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因后来有了83天"洪宪”帝的人生败笔,落得一个开历史倒车独夫民贼的骂名。再加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权势人物对袁多有贬责,致使袁去世一百年来,多以反面教材出现在教科书中。近二十年来,学界多人破除所谓的历史定论,对袁世凯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给予了重新评价和积极肯定。特别是对以往指斥他的篡取革命果实,戊戌告密,刺杀廖仲凯、王人美,签订中国"二十一条”等,给予了较为客观的辩解。以不神化但又不苛求的原则,认为袁世凯在特定的历史转折时期,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导游解说,自看图片,我们感觉袁世凯不仅政治上纵横捭阖,驭人有方,而且理家有序,多而不乱。袁一生共娶一妻九妾,妻于氏,河南沈丘大户女子,袁十七岁时受父母之命娶于氏为妻,但袁并不喜欢她,于多受冷落,为袁生下袁克定。袁的大妾沈玉英乃烟花女子,袁早年屡试不弟,心情郁闷,常混迹于上海苏州之妓馆柳巷,与苏州烟花女沈玉英相识,沈对袁一往情深,用自己的积蓄支助袁到北京寻求用武之地,结交权门,并与袁有约,袁赴京之后,沈即搬出红楼,暂居乡村,等袁功成之后来娶。后袁不负相约,力排众议,将沈列为首席夫人,出将入帅,袁皆携其左右,即使袁后来称帝失败,且四面楚歌,沈也不离不弃,陪袁度过了生命最后一段时间。沈一生不育,袁即将三姨太金氏(朝鲜人)所生一子过继给沈,取名袁克文。并让所有后辈喊沈为亲妈。袁克文视沈玉英如亲娘,沈视克文为己出。袁克文风流文采,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他后来力劝其父不要称帝,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但袁世凯长子袁克定蓄意为太子,故鼓纵其父称帝,可谓"坑爹”之举也。

  据悉,袁世凯一生一妻九妾,十位夫人共生十七子,十七子又生二十二位孙子,二十五位孙女,共七十九人。袁颇有封建帝王开枝散叶多子多福之遗风。在其儿孙中,最有出息的当如袁克文之子袁家骝,他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虽旅居美国,但念祖爱国,晚年多次回祖籍河南寻根问祖。家骝之妻吴健雄女士,世界知名核物理学家,曾在一九四五年在美参加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参与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被誉为"东方的居里夫人,原子弹之母”,为世界反法西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试想,如果没有日本广岛和长崎落下的"小男孩"和"胖子”,日本人还不知有多少最后的残暴和疯狂!健雄女士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还用严谨的实验数据,印证了杨振宁,李政道二人发明的"守恒不对称”定律,如果没有女士的验证,该定律的存在于否不能肯定,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名单里只有杨、李二人,不见吴健雄的名字,许多有识之士为吴鸣不平,但吴没有一句怨言。这桩公案里也许还有待解的问题,但确实表现了吴健雄女士的淡泊名利,高风亮节。反之,杨振宁与李政道两人却因论文排名的先后,领奖出场的先后而发生冲突,直今两人老死不相往来。抛开学术成就的高低不论,仅就科学家的人品而讲,杨李二人与健雄女士立判高下。袁家后人,不乏英才,家国之幸也。

  这次谒袁林,还明白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叫袁林?袁世凯死后,袁克定坚持将袁墓叫袁陵,以显帝王规格,但袁世凯生前挚友徐世昌坚称不妥,他说,袁公生前称帝不成,并且"洪宪”年已被取消,如采用称陵名义,实为不妥。他建议取名"袁林”,因"陵”与"林”同音,且在古说文中所载"陵”与"林”通用,避陵之名而行陵之实。袁克定听后,觉得这个说法实乃两全之策,遂后袁世凯墓便被称为"袁林”。

  我望着徐世昌题写的"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大字,雄健劲拔,硕大的墓碑下有石雕的赑屃“bìxì”(龙子之一)驮负,上有巍然的碑亭罩盖,何等气派。我抚摸着墓道两侧伫立的石武官,石文官,石马,石虎,栩栩如生的雕琢技艺,中国工匠的智慧何等伟大。我站在袁墓的前面,听着导游员的讲解,心中不由感叹:多么叱咤的人生,多少风云的故事,最终也只能落得一个"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抔草没了。”

  离开袁林时,已近中午。秋风带着空气中的凉爽扑面而来,坐在朋友的车子上,望洹上林木苍茂,看洹水涓涓东流,这是一个安放灵魂的好地方。袁公,且受我深躬一拜,安息。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公众号:沙塔涓流
作者:地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