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研修日志(通用5篇)

浏览 5

最新地理研修日志(通用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日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志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日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地理研修日志(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理研修日志1

  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原则,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和学习。

  1.利用地理实验,将课堂教学活化,培养观察动手能力。让学生实验并观察小鱼在清水、污水两种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况,作好观察记录,从而说明污染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危害。又如为了说明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可通过把有、无植被的两种土壤放入等体积木槽中,注入等量的水的实验,从水输出的时间、水量、水色等角度观察蓄水能力和水土流失的不同状况,让学生接受直观生动的环境教育。

  2.利用集体活动,开展实地考察,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春、秋游,这其实是结合本地乡土地理教学,培养读图能力的良机。在出发前,就让学生在地图上“预游”,找路线、查景观,并布置一些考察任务。到达实地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去完成任务,回来后交一篇考察小报告。这样让学生在领略美好风光、感受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寓教于“游乐”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地理小报的制作、评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专题,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以地理小报的形式来学习。初中地理中有关宇宙的知识介绍很少,但学生们对神秘的宇宙非常感兴趣,组织同学们收集有关宇宙的知识、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要求4人为一组,合作编一份主题为“宇宙知多少”的地理小报,并评选出一些好的作品,张贴于校宣传橱窗内,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4.结合社会新闻、时事,选择适宜的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讲授《中国地理》的“分区地理”时,将全国分为两大部分:东部和西部。结合西部大开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6~8人一组,从地理学角度,选择某一个具体方面,以“走进西部”为课题,对西部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他们查阅各种资料,并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分别从自然、经济、人口、文化、交通、环境、资源等各方面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并就“怎样对西部进行开发”、“开发西部应着重注意的问题”、“西部开发利与弊”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要求学生写一篇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

  5.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知识,选择适宜的辩题,开展辩论赛。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拟定一些辩题,展开辩论赛。由他们自由组合成两队,抽签决定正反方,各选出四个辩手,并分头去确立论点、收集论据、组织辩词等。同时也由学生自行商议,邀请一些老师作评委。例如: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教学,拟定“中国人口分布现状利大还是弊大”;结合“中国水资源”教学,拟定“喝纯水是不是好事”等,组织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赛前的准备、赛场上的唇枪舌剑,学生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思维更加严谨,也锻炼了学生的演说能力。

  6.结合社区环境,配合社会活动,开展实践调查、专题研究。在假期中,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乡镇、街道进行访问,调查这一地区近几年人口数量变化的状况,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并完成调查报告;又组织学生们在市场上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结合各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认识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针对学校要求同学们在暑假中收集废电池,布置假期研究性学习的任务:通过参观、调查、资料学习等途径研究废弃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通过调查学习,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得到了感性认识,又受到了深刻教育,激发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地理研修日志2

  教师必须在课前启发学生做好预习,队教材的理解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有了初步的了解,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课堂上教师设置悬念,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于海老师在讲述海陆面积的时候,先提出问题,接着让学生分组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分工明确,一名同学闭眼点击地球仪10次,两人分别记录点击海陆的次数,一人记录大家总结的结论。采用情景教学,问题的设置具有层次性、梯度性,有对问题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又通过活动得出结论,不生搬硬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获得了能力的提升。

  其次,重视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管理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要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唤起成长渴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帮助学生建立其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的机制。关于这些费县的两位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课堂教学实现了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学思结合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注重“探究与渗透”的实践活动,巩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教师有着良好的专业素质,有着职业生命的温度、宽度和高度。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好的课堂调控能力,精心设计的备课,对教材把握的深度,这些都是我今后的工作中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方面。特别一提的是教师的板书、版图和版画。板书、版图和版画是地理课堂教学艺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板书设计的美观动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不繁不空,不杂不乱,纲目清晰,层次分明,文字工整流畅,符号醒目美观,色彩搭配合理,图文并茂,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教师在运用是讲绘结合,绘“形”绘色,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启发其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地理观念和概念,发展了地理思维能力。

  会议期间,中学特级教师、沂蒙名师、齐鲁名师聂仲芹老师给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关于自身的成长,聂老师娓娓道来,朴实无华的语言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心中装着目标,手中拿着课本,眼睛盯着学生,聂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学生越来越难教,面对学生的变化和问题,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变化,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在实践中锻炼教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视野于境界。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哲学在信息社会中已显得底气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仅一桶水不够,十桶、百桶也不够。教师需要的是长流常新的活水和学生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共同学习,是适应新时代的基本的要求。

  地理研修日志3

  当教师,是我自己的选择,当地理教师,却是凭着自己的喜欢,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不断完善自我,开拓教学新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是我始终追求的目标。学生时代的亲身经历,使我深知一名在教学上业务精通,语言生动,思维敏捷,知识渊博的老师,就一定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为此,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熟悉教材,熟悉学生,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水平,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表述,是我多年不断钻研和尝试的方向。回想走过的路,条件简陋也好,设备现代化也好,有几条教学原则我却是始终坚持,也算是我的教学风格吧。

  一、始终带着微笑进课堂。

  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地理教师任课班级多,每周课时少,所以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去熟悉、去亲近自己所教的学生,微笑是最好的交流工具。微笑可以是鼓励,微笑可以是提醒,微笑可以是欣赏,如运用得当,在师生之间,微笑永远是一种双赢。我相信,如果用关爱、宽容、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和谐的、真诚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情感氛围,课堂上就不会有对抗,学习应该是愉快的。地理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情感、自然情感和兴趣情感,以此去感染学生,引起其情感的共鸣,产生学习的动力。总之,重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使地理课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并以此达到教育的目的,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二、始终重视新课导入的设计。

  一直相信: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在新课的导入方面颇费心思。由于地理课特别贴近生活,新课的导入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一个小故事,一首优美的旋律,几句脍炙人口的诗文,一道设计巧妙的问题,几幅紧扣主体的图片,一组扣人心弦的镜头,都可以一下抓住学生的心,触动学生思维的网。为此我喜欢看书,喜欢读报,喜欢电视,喜欢旅游,习惯用地理人敏锐的目光去收集可以活跃课堂、充实头脑的资料。建议关注中央10套科教频道,正大综艺也不错,它们是最便捷的地理资源库。

  三、始终坚持让学生参与进来。

  熟练地运用地图是地理学习应掌握的基本技能,早在八十年代初,我的地理课堂上的指图、读图就已经由学生代劳了,那时没有中国政区的拼图,我就带头用硬纸板做了个大拼图,于是学生们就每人做了个小拼图,中国区域学习就有学生介绍家乡的课堂安排。现在,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尤其是新教材,不仅给学生活动提供了空间,也给教师提供了组织活动的参考,甚至也给学生自主参与提供了参考,我的许多课上,都有学生主动提供来的资料、图片、邮票、钱币、照片等作教参或教具。当然,这些都和教师的榜样和鼓励作用分不开。凡是学生能做的、能想的、能画的、能填的、能讲的,就放手让尽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我一贯的做法,更是现代教育的方向。

  我一直认为,中学地理是一门生存规则课,它承担着向未来的建设者介绍人类的家园,宣传自然的法则,倡导人地和谐的重任。我们的地球家园更需要有地理头脑的家庭成员。我为自己是这样的一名“布道者”或说“宣传员”而自豪。让我的学生们喜欢地理,给我的学生们装上地理的头脑,是我的执著,是我的追求。

  地理研修日志4

  从毕业分配到中学起,我就决定做一名出色的地理老师。我对色彩斑斓的地图兴趣盎然;对祖国的山山水水无比热爱;我决定用自己对地球和大自然的热爱,把中国壮美的山川,世界旖旎的风光在教学中展示,让学生一览无余,让学生在心悦诚服之际,不知不觉地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地球公民。

  现在,我已经教了十五年的地理学科了,我挚爱地理教学工作,尽管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是边缘学科,可我从不在乎。我想:只要自己把它当成一门主科来对待,就会从中得到乐趣和收获,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

  我是从以下三方面做起的: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要作好传道、授业、解惑,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最新的教学信息,力争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一个真正热爱地理教育的老师会对周围的环境非常关心,在平时注意收集地理素材、地理信息,利用假期外出旅游,亲身经历各种地理情境,拍摄多种民俗风景,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地理课要讲南国的椰风海韵,北疆的冰天雪地,让学生爱美丽的祖国,我平时省吃俭用,一到寒暑假就去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乐此不疲。还拍摄了许多照片,让学生们一饱眼福;讲青藏高原时我模仿藏羚羊的奔跑;讲解长江三峡,激情洋溢地朗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的课上得生动形象,孩子们都喜欢上了我,家长们夸我是个这个“读书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好老师。

  尽最大努力把每一节课上得精彩纷呈,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性也能够提高,无形中产生的一种新和力,让师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切身感受地理带来的乐趣,课堂的效果不言而喻,许多对地理不感兴趣的同学也能参与其中,渐渐地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

  地理老师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自身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行动中。比如:及时关掉学校的水龙头;不乱扔粉笔头;拾起操场上的纸屑,果壳等。面对这样的地理老师,潜移默化中学生也会有自觉的行动。

  二、爱字当先、育人为本,做一名朋友式的老师

  爱是教师的美德,爱是为师之本。我常常这样想:家长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学校把孩子交给了我,我就有责任把他们教育好。工作中,我坚持爱字当先、育人为本,注意面向每一个学生,了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对优秀学生高标准,严要求,鼓励他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勇攀高峰;对各方面素质较差的学生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给以尊重、信任、关心和帮助,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益,就是检验一个教师的标准。在课堂上尽量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条件,提高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能人尽其才,充分认识自己、敢说、敢想、敢做,我想这样的教师一定会成为学生喜欢和尊敬的教师。

  对学生的爱心,还可以体现在课外与学生的接触中:我的家常常成为学生的乐园。我家墙壁上挂的是地图,桌面上摆设的是大大小小的地球仪,儿子玩的是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拼图,书架上是花花绿绿的自然景观图书,学生们的双休日来在这里能无拘无束地畅游地图海洋。

  三、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深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浓厚兴趣,这一切都是教师用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科学学习过程的必备条件,教师的知识越深湛,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一个学识渊博,业务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因此,既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是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所以我不断地在未知的领域努力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科研能力以不辜负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

  其次,要努力做一个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教师: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其知识的容量大,同时也是训练思维的良好载体,尤其在综合思维的形成和训练过程中其作用格外突出。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综合思维。最后,还应该尽力而为做一个朋友型的教师。除了搞好本学科的教学工作,还要积极地参与到全员育人的工作中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有待于我们广大地理教师去积极探索,总结成功经验,以便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是门大学问,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愿我们的付出有所收获。

  地理研修日志5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课改,我们难免有些慌乱、有些彷徨。因为,能否把它做好,能否顺利实施都是未知的。为了更好的推进地理新课程改革,区教研室组织了新课改研讨会,,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新课改下的课堂既要放手给学生,但也要发挥教师的组织、领导、统筹的作用。要做到:放,以搞活课堂。收,以有序引导。

  放——激活课堂。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放课堂给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行为完全都控制在教师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都被老师禁锢死了。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形势变了,由老师问学生答变为学生问老师答,由学生为教师服务,改为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所起的作用是点拨、指导、促进作用,可以是知识的、方法的,或者仅仅是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已有进步和收获;明确差距在哪;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强。研讨会上,罗庄二十二中的老师,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课堂,完全放手给学生,课堂气氛热烈而深入,真正的发挥了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按照小组的表现来给予不同的分数,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激活了课堂。

  收——有序引导。新课改中,老师的地位虽然由主角退居为配角,但这仅仅指的是在课堂活动中。老师的工作不应是比以前轻松了,而应是比以前做的更多了。这个多,不仅指课前的备课要比以前思考的多了,还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思考如何更好的组织、协调、承上启下。要注意把握教学的进度。比如,在学习“农业“一节时,教师出示了问题:同学们,你们今天吃早餐了吗?都吃的什么?”这个问题,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争先恐后的站起来回答。,待学生对这一问题说的已经很多的时候,还有学生跃跃欲试,如果再继续讨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一定无法完成,这个时候,罗庄二十中的老师说到:同学们的早餐真是很丰盛啊,那它们都是用哪些农产品做的呢?”这样自然地引入到下个环节。由此,教师要善于引导,要熟练而自如地驾驭课堂。

  新课程改革,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有勇于实践、锐意进取的精神,转变教师的角色,努力创建有生命力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有序和谐的课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