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的副胎盘怎么形成的

浏览 11

  孕妇的副胎盘是指在离主胎盘的周边一段距离的胎膜内,有1个或数个胎盘小叶发育,副胎盘与主胎盘之间有胎儿来源的血管相连,很多人都好奇副胎盘的形成原因。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介绍副胎盘的相关知识。

  孕妇副胎盘的病因

  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认为是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或子宫内膜炎症,囊胚附着处营养条件或血供不好,促使胎盘找一较好的蜕膜部位,及胎盘迁徙,因而形成副胎盘

  孕妇副胎盘的临床表现

  若在产前未诊断副胎盘,产后不仔细检查,容易造成副胎盘遗留,引起产后大出血。

 孕妇副胎盘的超声

  扫查

  通过对子宫壁的系列纵切面、横切面扫查定位胎盘,如在主胎盘外发现胎盘样回声,要多切面显示两者的关系,确定两者没有联系才能诊断。

  表现

  (1)二维超声显示在主胎盘之外有1个或几个与胎盘回声相同的实性团块,与主胎盘之间至少有2cm的距离间隔。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此实性团块与主胎盘之间有血管相连接,且血管多普勒频谱提示为胎儿血管。

  (3)如果副胎盘是从主胎盘跨过宫颈内口到对侧时,应注意有无血管前置。

  孕妇胎盘的功能

  胎盘的功能复杂,绝非单纯滤过作用。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主要在血管合体膜(VSM)。血管合体膜是由合体滋养层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5层组成的薄膜。

  胎盘中有子体与母体各自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即使发展到血窦内皮型,例如兔胚晚期, 仍有一层内皮细胞把两方分隔开来)。绒毛可视作半透膜,全部绒毛与母体血液接触的面积达7~14平方米;当母血在绒毛间隙以及子血在绒毛内流动的同时,即能进行物质交换。

  胎盘一般认为,氧、二氧化碳和许多小分子依靠扩散与渗透;大分子如蛋白质、抗体、激素等则依靠主动转运和吞饮转运。一些更大的分子(如Rh阳性抗原等)一般不能转运;但在缺氧、创伤、特殊分娩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窜流而混杂。正常妊娠期间母血与子血分开,互不干扰,同时又进行选择性的物质交换。这一现象称为胎盘屏障。屏障的组成包括绒毛芯的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结缔组织及上皮基膜和绒毛上皮,就血窦绒毛型胎盘而言都属于子体组织。其他类型胎盘则包括母体组织,如子宫内膜上皮、基膜、结缔组织和内皮等。

  胎盘还有贮藏功能。如人在妊娠初期,胎盘生长很快。大量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原、钙、铁等)贮存于胎盘细胞内,以供胎儿生长需要。胎盘有相当于肝脏的功能,它不仅能贮备营养,而且有调节作用,发育后期,胎儿肝脏逐渐生长发育完备,胎盘的代谢调节功能才逐渐减退以至消失。胎盘还能改造及合成一些物质,行使消化道、肺、肾、肝和内分泌腺的多种功能,而且能调节这些功能来保护胎儿和母体,使妊娠顺利进行。

  胎盘除分泌许多类似垂体和卵巢产生的激素以保证妊娠进行外,还发现有相当于下丘脑的多肽的短距离作用的激素。怀孕3月的妇女因病而施行卵巢或垂体切除术后,由于胎盘的存在,妊娠仍可以继续。妊娠早期的胎盘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甚至着床前胚泡的滋胚层就分泌这种激素。它的性质和LH相似,有维持卵巢黄体使继续发育,促使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胎盘组织本身也能合成这些甾体激素,还能分泌人胎盘促乳素(hPL)——一种有促进生长和催乳作用的激素,能促使胎盘和胎儿生长及母体乳腺的生长与发育。妊娠末期胎盘分泌松弛素。松弛素溶解胶原纤维及软化韧带,有利于分娩。胎盘分泌的hCG,hPL,孕酮以及胎儿肝合成的甲胎蛋白等都有抑制母体免疫反应的作用,使胎儿在子宫内正常发育,不致引起异物反应而遭排斥。

  分娩后的胎盘,短时间内仍有生命,可做药理和生理研究的材料。胎盘含有丰富的和高效的营养物,所以不管是肉食或草食性的母兽,在分娩后都本能的把胎盘吞噬干净。从人类胎盘制备的胎盘血清蛋白、胎盘球蛋白是抢救病人的重要生物制品。干制的胎盘,在中药称为紫河车,为有名的滋补药物。

  胎盘的形态介绍

  呈圆盘状,嵌在子宫壁中,分娩时由于子宫肌层收缩使胎盘剥离而挤出子宫。胎盘中央厚而边缘薄。向着羊膜腔的一面光滑,称为子面;脐带位于其中央。脐带中有血管,由其分支连接各绒毛子叶。另一面粗糙,称为母面,也就是剥离的蜕膜组织撕裂断面。胎盘的主体部分是树枝状的绒毛。绒毛的表层是滋养层上皮,中层为结缔组织和血管。这些血管是由早期的尿囊血管衍生而来。胎盘有两套血液循环,绒毛中芯的属胎儿系统;绒毛间隙与蜕膜区的属母体系统。人类胎盘是有蜕膜的,与尿囊血流有联系的、盘状的血窦绒毛型胎盘。 灵长类的猩猩、猿猴有类似结构的胎盘。 这一情况与宽鼻猴不同,该类胎盘的绒毛相互连接而组成网络。

  胎盘和胎儿都是从同一个细胞——受精卵演变而来,胎盘是胚外结构。胚泡的外壁是滋养层细胞,属于胚外外胚层,构成最早和最外的胚膜。着床时子宫内膜蜕膜化,胚泡入侵子宫内膜基质。基质细胞体积增大而富含糖原和脂类称为蜕膜细胞。这些细胞包围胚泡。位于宫腔表面的蜕膜覆盖胚泡(以后为孕体)的称为包蜕膜,在胚泡与子宫壁肌层之间的称为底蜕膜,其余的蜕膜层称为壁蜕膜。在此时期滋胚层细胞发生分化,构成绒毛外缘的相邻的细胞的胞膜消失,融合成为一层合胞体,称为融合滋胚层。滋胚层内部的细胞仍保持清楚的界限,排列整齐,称为细胞滋胚层细胞或朗罕氏细胞,组成细胞滋胚层。这种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具有有丝分裂能力;成长后,参加融合滋胚层。胚泡滋胚层逐步向外扩展,侵蚀蜕膜,破坏母体血管壁,使母体血液灌流在由融合滋胚层凹陷而形成的海绵状的腔隙之中。在向外侵蚀的同时,滋胚层结合其所覆盖的胚外体腔中胚层局部形成乳头向腔隙中突起而成为原始绒毛。尔后,中胚层分化出血管和结缔组织成为中层结构,于是突起发展为绒毛。绒毛并继续分岔生枝而形成绒毛树。滋胚层的最外边缘称为滋养壳,随着胚胎的生长而扩大。当胚体内胚层形成原始肠道时,张开的中段肠道即是卵黄囊。后肠的腹壁向外突出一盲囊为尿囊。二个囊附近的脏壁中胚层组成卵黄囊血管和尿囊血管。由于尿囊生长迅速,以致伸过外体腔抵达滋胚层,并带来血流供应,使尿囊所接触区域的绒毛得以继续发展;而其余未接触区域的绒毛则生长停滞,并逐渐萎缩,形成光滑绒毛膜。尿囊柄的血管长成为脐动脉和脐静脉。靠近底蜕膜区生长旺盛的绒毛形成从密绒毛膜,分别聚集成数簇形成绒毛叶,叶间有隔膜。一个胎盘有10~20绒毛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