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要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

7 查阅

春秋末年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要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这位教育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我爱我师 我更爱真理 拉斐尔在名画《雅典学院》中,画了许多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处于画面中心位置的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老师柏拉图的手指向天,学生亚里士多德的手指向地,画非常形象的表达了二人哲学核心观念的差别,同时,画也表现出了古希腊的文化气息,即便是师徒,也可以自由的争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己的哲学学说,也对柏拉图的哲学论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此,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这句话首先表达真理在古希腊人心目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人们首先发明了关于裁缝、制鞋、建筑等方面的生产科学。与此同时或稍后,为了更好地维护或改造现存的社会体系和指导人们的行为,人们发明了政治学和伦理学等实用科学;为了获得快乐,人们发明了体育、雕塑、音乐、绘画等艺术。最后,随着生活必需品的日益丰富,娱乐途径的日益增多,人们的兴趣和追求逐渐转向了非功利的事项,转而仅仅的追求纯粹的知识或真理本身。由此理论科学便逐次发展起来了。首先是物理学诸分支,其次是数学,最后是所谓智慧或第一哲学、神学”。由于当时的自然科学水平和哲学思辨能力的限制,古希腊人相信有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他们一系列著名的自由辩论,使他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取得了有千古影响的成绩,也逐渐塑造了一种真理第一的文化环境,这种环境对社会的进步是极为有益的。在塑造真理的文化中,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们中国孔子也曾经说过,当仁不让于师,肯定了学生符合仁的要求可以挑战老师,这其中也有一种自由的精神,但相对而言,仁是一种伦理观念,主要属于善的范畴,不同于真理的范畴,孔子求善的过程中,努力维护一种等级秩序,而且,儒家一直强调中庸之道,真理第一的观念是比较薄弱的。孔子的传人,对孔子的思想也多有发展,他们的逻辑论证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但并没有改变孔子思想的主旨,宋代张载的西铭中,有一句为往圣继绝学,确实,孔子以后的儒家,主要是在注释经典,并没有从中开创出新的哲学流派。中国的其他哲学流派也没有对真理给与特别关注。这种文化起点的差别,对中西发展方向,发展成果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过,是在2000年以后,西方文化的优势才充分显现出来了。 西方人对真理极为执着,到今天,对什么是真理也有很多争论,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符合真理论”、“语义真理论”、“分析真理论”、“融贯真理论”、“工具真理论”。这使得他们追求真理之路走得更为稳妥,更为坚实。儒家文化一方面培养我们做不傲名(“鸣谦”),不居功(“劳谦”),不以救世主自居(“撝谦”)的谦谦君子,一方面希望人们自觉遵守等级秩序,这实际上特别不利于对真理的追求。中国到今天追求真理的文化仍然不够发达,教师,学校对培养学生对真理的热情责任重大,如果教师以自己的权威为第一,真理就永远不能被学生视为具有最高价值的东西,学生爱老师,也应以老师把他们引入真理的殿堂为依据,老师要容忍学生在追求真理时对自己的不恭敬。 金岳霖先生和他的学生周礼全先生有一段轶事,值得反复思考。金岳霖先生是我国的哲学泰斗,逻辑学泰斗,在世界上也有一定影响,他的学术成果受到学术共同体的一致推崇,在逻辑学教学上也值得称道,他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逻辑学家。金先生做过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受到大家的极度尊重。周礼全先生是金先生的得意弟子,研究逻辑学需要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精神,在学习研究中的争论是非常必要的。有一次师徒争论时,周先生大概是说了句你混蛋,这句话被哲学系的很多人听见了,许多人对周先生不满,甚至很多年后,许多尊敬金先生的人,对周礼全先生那一句话还是不能释怀。当时金先生是受过西方精神教育过的人,具备非常宽容的精神,第二天,他又单独找周礼全先生把昨天的问题又耐心讲了一遍。后来,周礼全先生又培养出了今天中国最好的逻辑学家,金先生师徒的这段往事也不被人讳言,甚至还是中国逻辑学界的一段佳话。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精神一经培育,就会滋长,日久天长,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