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一位文人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该文人被朝廷定罪问

6 查阅

清初一位文人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该文人被朝廷定罪问斩。这反映了清初实行
A.厂卫制度
B.八股取士
C.文字狱
D.闭关政策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这首的前两句~~只是后人加上去的~~~ 作者原著的只有后两句~~~只不过当时被诬陷谋反~~后人才给这首诗加了前两句~~ 清前期顺、康、雍、乾四朝文字狱最酷烈,首先想到的是那两句著名的贾祸之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记得中学历史课本里就引证过,但这到底是谁的诗呢?略加翻检,发现说法颇多。 一种说法是:这是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字冠卿)的诗。徐骏的父亲徐乾学曾任康熙朝刑部尚书,又有另一重身份,即顾炎武的外甥。雍正八年,仇家揭发徐骏诗文集内有“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诗句,并且还将“陛下”写成“狴下”,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于是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清稗类钞》则记载,雍正微服出游,在一家书店里翻阅书籍,当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有个书生见状顺口高吟:“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雍正“旋下诏杀之”。另有记载称,这是车鼎丰的诗句。鼎丰与弟鼎贲小饮,干杯后把酒杯翻转,见杯底有“成化年造”字样,于是吟道“大明天下今重见”,鼎贲接口说“且把壶儿搁一边”。雍正认为“壶”、“胡”同音,“壶儿”就是“胡儿”,车氏兄弟因此问斩。据史,车氏兄弟实际上是因曾静、吕留良案而牵连被杀的。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这两句出自徐述夔《一柱楼编年诗》。传闻徐幼负才名,自认为是状元的料,后来却科举不利,满腹牢骚。他所建一柱楼挂紫牡丹图,题诗曰:“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夏天晒书,风吹书页,愤然道:“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见酒杯底儿上有万历年号,便说:“复杯又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搁半边。”晚上听到老鼠啮咬衣服,恨得直骂:“毁我衣冠皆鼠辈,捣尔巢穴在明朝。”这些言行被举报之后,乾隆大怒,下令将已死的徐及其子怀祖剖棺戮尸,孙子、校编诗集者被处斩,江苏藩司等一批官员被革职。又查出沈德潜曾替徐作传,称赞其品行文章,并且“夺朱非正色”两句正是沈诗《咏黑牡丹》中的句子,于是已经死掉的沈德潜也跟着倒了大霉。 《东华录》所载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上谕是官方记录,给徐述夔定“大逆不道之罪”时所引用的却是另外两句:“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上谕认为,这明显是借“朝夕”的“朝”来指代“朝代”的“朝”,而且不说“到清都”,偏说“去清都”,不是流露出反清复明之意了么?在诗文里说说“明月”、“清风”就招来如此大祸,唐宋一干诗人词人要庆幸自己早生了几百年。 自然,乾隆绝不会有闲功夫找一个江南老书生的诗文集来翻,正如宋公明江州题反诗,必得有个黄文炳来揭发。那么,这个黄文炳是谁呢?《东华录》乾隆上谕说得很清楚:“徐述夔所作逆词,若非刘墉据实陈奏,几至漏网。”没错,这个刘墉,正是被“戏说”为一代名相的刘罗锅。 有个让人不太笑得出来的笑话说,朱可夫元帅从斯大林办公室出来后怒气冲冲地嘟囔:“小胡子魔鬼!”贝利亚马上报告,斯大林把朱可夫叫回来问:“您说的小胡子魔鬼是谁?”“当然是希特勒了!”朱可夫回答,于是斯大林转头问:“那么,贝利亚同志,您指的又是谁呢?”乾隆也许该问问刘墉:你怎么知道徐述夔诗里的“明朝(zhao)”是指“明朝(chao)”,而“去”是“去掉”的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