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开学那天的安大校园里,最显眼的便是

16 查阅

材料一:(1)开学那天的安大校园里,最显眼的便是“拖家带口”的新生了,少则“一带一”,多则“一带三”,记者还在校园里看到一名新生是“一带八”。“来来来,你拿这个。”“你把那个重的拿下来。”“你把车开到旁边去。”上午8时30分左右,在安大西门口,新生小程(化名)的母亲正在指挥旁边的四五个亲友“干活”。

在母亲的指挥下,不一会儿,几箱行李被亲友们拿空,小程则空手站在旁边看着大人们忙碌,插不上手。行李全部拿下后,一群人簇拥着小程走进校园。记者数了一下,除了小程外,一共还有8名亲友。在校园里,这样的现象并不罕见。“宿舍怎么走啊?”“校园卡去哪里充值?”“家长会什么时候开?”走在安大广场四周,到处可以看到提着大包小包的家长急切地询问着。安徽大学艺术系的史虹艳也是带着一支浩荡队伍来报到的,母亲、舅舅、舅妈还有三岁的小弟弟。

记者跟随史虹艳一起来到宿舍楼,一到寝室,母亲与舅妈就不停地忙碌着,擦洗桌子、铺床。史虹艳来自山东聊城,第一次出远门,“我妈不放心,所以把舅舅一家也拖来了。”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认为,在中国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独生子女承载了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家长把所有的爱都寄托在孩子人生最重大的转折点上,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有些家长借着机会来省城或者来安徽旅游,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也无可厚非。“假如只是对孩子不放心,我觉得大可不必。

”王云飞表示,孩子走向社会不能总在父母的呵护下,必须培养自己的独立性。(2)保时捷帕拉米拉、路虎揽胜、凯迪拉克、奔驰、宝马X6,这些平时只有在电影或车展上才能看到的豪车,记者昨天在安大新区看了个遍。“平时哪有这么多车,今天都是来送新生的。”学校保安说。上午8点,安大磬苑校区西门广场和九龙路两边已经停满了车辆,其中不乏名车豪车。这些高级车出现在校园外,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老百姓谁买得起这些车,肯定是非富则贵,开车送孩子显摆呗。”的哥王师傅说。“开私家车报到是个人的选择,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一些家庭有能力购买豪车,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这样的排场总归有一些不合适。” 王云飞表示。王云飞认为,开名车豪车送新生报到有三种情况:开公务车、私家车和借来的车,这三种人走到一起来,形成了一种比拼的状态。“一些家长驾公务车送孩子,是要坚决谴责的;有的家长感觉送孩子上大学,要风风光光的,于是借了好车来送孩子,其实夸张的浮华并不会引起其他人的关注,很多人可能只会一笑了之。

”王云飞认为,开豪车送新生其实没有必要,可能会毒化社会风气和孩子的心灵,建议家长考虑对孩子的影响。“一些家长认为,开好车来,其他人会非常羡慕,孩子也会觉得要通过外在的东西来展示自己。然而一个人真正的强项在于思想,大学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这与奢华和铺张浪费是格格不入的。”(3)近日,网友“滨湖老张”在合肥某论坛上发帖讲述了他送孩子去大学报到的经历。“滨湖老张”说,孩子开学前,一直央求他买个手机。后来给儿子买了个一千多块钱的手机,孩子很不高兴。

开学时,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孩子推了推他,“爸爸,你看,车上(接送车)的那些人用的都是iPhone。”中午到学校附近吃饭,他刚掏出自己的老诺基亚手机,一下子遭到了儿子的“奚落”:“爸,这手机还拿出来干啥!”到了儿子寝室,“滨湖老张”发现,同学们穿的都是阿迪或者耐克,虽然当时他没说什么,但是能感觉到儿子心里的失落。

“说实话,这一路既兴奋,又失落,悲喜交加,心中充满矛盾。”“滨湖老张”在帖子中表达内心的感受,“我的孩子,不是老爸不给你买,而是想让你知道、让你明白一些道理才是最重要的。我的孩子,其实咱们家里买苹果也没什么,但是我想让你靠自己的能力买你想要的东西......”“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安徽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王邦虎教授表示,现在很多大学生攀比心理比较严重。“这种心理是很危险的,学生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一味追求物质条件。”王邦虎表示,大学教育重在教导大学生“如何做人”。“新生刚入学时,辅导员要加强品德方面的引导。”王邦虎表示,教师在给新生上课时,重要的不是教多少知识,而是以言行引导,“求知识、求技术是次要,人的基本素质才是主要的。”

141. 结合材料一,针对材料中大学新生入学时反应出来的种种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141. 给定材料反映的问题主要有新生入学“拖家带口”;家长开豪车送新生,过度奢华铺张;物质攀比心理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有偏差。

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过度依赖家长;造成学生价值观错位,一味追求物质条件;污染和带坏社会风气。

入学新生独立性不强,及家长与孩子虚荣攀比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爱子理念,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节俭习惯,避免铺张浪费,做好孩子的榜样;其次,学生要自觉严格要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