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论的内容是什么 乐毅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浏览 22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在没有出山以前,常常把自己比作是管仲、乐毅。诸葛亮为什么要自比管仲、乐毅,因为管仲奉行春秋大义,希望能够结束天下的纷争与乱局;而乐毅在攻打齐国的时候并没有全部攻取,齐地仅剩莒城与即墨,为什么乐毅将不难攻克的莒城与即墨留下,史书上记载是因为乐毅认为收复齐国,光靠武力强取是不行的,虽然把国家攻下,但是人心却难以收服,乐毅觉得应该用仁政的方式收服齐国,这便是诸葛亮欣赏其为人的一点。

  乐毅,出生年月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他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他先在魏国任职,后又到了燕国,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其实乐毅先祖乐羊是魏国人,他的祖先也是一位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曾经将中山之国攻取,并封地于此,他的祖先曾经和法家李俚一起,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年少时期的乐毅就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之后在赵国做事,被赵国人推荐做官,本来以为可以专心为赵国做事,却因为赵国的一次动乱而使得乐毅不得不搬到另一个国家,那就是魏国。去到魏国的乐毅依旧在魏国担任官职,魏王派遣乐毅出使燕国,魏国没有想到乐毅这一去竟不复返。

  燕国在乐毅还没有来之前,早就已经千疮百孔了,这个国家才经受了齐国的摧残,整个燕国差点灭亡,燕昭王的哥哥和父亲都死在了这次战争中,燕昭王一心想要复兴燕国,于是他便向秦孝公学习,发布招贤令,广纳天下奇才。这其中就有乐毅,乐毅听说燕昭王为表诚意,还特意修筑了黄金台,款待天下各路青年才俊,乐毅有些心动,正好他出使到燕国,被燕昭王极力劝说,“燕昭王以客礼相待,遂留燕,昭王用为亚卿。”燕昭王还送了很多屋舍、财宝给乐毅,让乐毅成为了亚卿。乐毅被燕昭王的诚意所感动,便留下来了,和燕昭王一起重新建设燕国。

  乐毅就成为了燕昭王的得力助手,他不仅在政治上为燕昭王提出很多意见,还在军事上帮助燕国率领军队,报了当初燕国被齐国凌辱的仇,虽然最后齐地未被尽取,但是其精神和功绩是值得赞赏的。乐毅是个还算是比较优秀的将领,却不能被称为杰出的军事家。纵观他一生,虽然率领弱燕攻占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池,却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理论体系,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应该说是没有的。而《乐毅论》也并非是乐毅关于军事作战的理论体系,而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撰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得就是乐毅带兵征伐各地的事情,后来王羲之抄写了这篇文章,因而名声大噪。

  “毅独率燕军攻占齐七十余城,惟莒、即墨未下。以功封昌国君。”自从乐毅花五年时间攻取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后,乐毅受到了燕昭王的嘉奖,燕昭王和乐毅两人共同携手将燕国又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甚至一度使得燕国跻身强国,这两人之间君臣关系十分融洽,一时间也成为了天下贤才明君仰慕的对象,可惜好景不长,燕昭王一死,燕惠王即位之后一切都变了。

  “燕昭王以后燕惠王继位,齐行反间计,惠王使骑劫代毅。毅惧诛,出奔赵。齐国兴兵,大破燕军,尽复失地。毅在赵,赵封于观津,号望诸君。燕惠王乃致书谢乐毅,毅复通燕,往来燕赵间,死在赵国。”齐国的反间计,成功挑拨了乐毅和燕惠王的关系,为了避免燕惠王怀疑,乐毅主动出逃赵国,之后多次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最后死在赵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