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太监王承恩简介 王承恩怎么死的?他是忠臣还是奸臣?

浏览 17


  王承恩是明朝末年太监,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白岸乡白岸村人,生卒年不详,幼时因家境贫寒入宫,后在曹化淳名下当值受到提拔。要是说道这儿,对于王承恩大家还没有印象的话,那就再提一个人。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祯帝,虽然在位之时其政治能力并不出色,未能力挽大明顷颓之狂澜,但是对于他本人的品性,后世许多人倒是十分赞赏的。甚至于在清朝之时,出于政治需要,崇祯帝被清朝皇帝拔高到很高的高度。

  后人对崇祯皇帝最大的赞誉,在于他本人脾气的强硬。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对外清军扣关,对内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公元1644年,李自成带兵进攻北京,北京城破。在已经无法逆转局势的情况下,崇祯帝杀掉后妃公主,避免遭受屈辱,安排皇子出逃,为明朝留存血脉。而他自己,却选择了下罪己诏,在眉山自缢。

  关于崇祯皇帝自缢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而崇祯皇帝去眉山的时候,身边还跟了一个太监,那个太监就是王承恩。说道这儿,大家想必对王承恩这个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王承恩幼时家贫,因而选择净身入宫,寻一条活路,后来慢慢累官到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位置,身居高位,受到崇祯帝宠信。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带兵威逼北京。王承恩受崇祯皇帝令,提督京营。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大势已去,虽然是明朝京都,但是守城的士兵都只寥寥几个。起义军攻势迅猛,架飞梯攻西直、平则、德胜三门。

  王承恩当时亲自指挥,见此连忙命人发炮击之。虽然打死了数人,但是却无法阻止其他城门的沦陷。崇祯帝召回王承恩,让他准备一下,召集内官预备亲征。

  当天夜里,内城沦陷,崇祯帝见大势已去,绥动身前往眉山。在国破家亡之时,崇祯帝在眉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自缢。王承恩跟随崇祯帝身边,在崇祯帝去世之后,也选择了旁边的一根海棠树上吊自尽。

  福王时,谥忠愍。后来清朝入主中原之后,感念其忠,特赐地六十亩,建祠立碑旌其忠,附葬故主陵侧。

  相比于刘瑾、魏忠贤一流,王承恩的死亡却带上了悲壮的意味。后世拍摄影视剧,在塑造王承恩这个角色的时候,往往会赋予他忠奸两面性,以增加故事的可看性。

  太监多爱财,身居高位就算不刻意收受贿赂,也自有下方孝敬。所以王承恩若有敛财之举,并不奇怪。但却不能草率的将他评定为奸臣,光看他不畏生死,选择与崇祯皇帝共存亡,在崇祯皇帝自缢之后,殉主殉国而死,就可以看出王承恩的性格。“忠”这一点是绝对脱不了的,“奸”虽有,但却绝不是大奸。


相关文章